马车在长街停下,打算找个旅社,见街沿上两少年相对吹竽(古代乐器),司马迁拱手问道:请问两位兄弟,这附近有旅社么?两少年望着司马迁,有点愣神儿。
旅社,不知道,足下什么意思?
我们来自远方,须得有个地方住宿,故此要找个旅社。
足下从何处来?
长安。
稍长少年放下手中竽。呵了声:原来是远方客人。彼此通报了姓名,说明此行来意。两少年都是鲁中子弟,年长的叫鲁生,稍幼的名鲁长。二人邀司马迁到家作客。司马迁连说:不好打扰。鲁生道:司马兄,四海之内皆兄弟。你离家千里,单车来敝邑,怎好寄寓旅社?又冲着王叔道:大伯,我替你卸行李。此时几家邻舍来到街沿,内有位中年妇人,即鲁生母亲。问了儿子几句,便道:替这远客解下行装,再到东巷找你父亲回来,安顿远客。鲁长说:婶婶,还是让司马兄到我家吧。街边有人说道:仲公来了。一位年过六十的老丈从西边走过来,满面含笑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方才听相亲说,来了长安客人,是太史公子。真是难得!想必要多住几日,老拙寒舍有斗室三间,就在颜回故居陋巷之侧。月前长男携带家小,往临淄去了。就请下榻,也可解解我的寂寞。当年在长安,我见过令尊,少君就不用过谦了。
孔仲公是本地长者,孔氏世家,本人系孔子十一世孙。伯祖孔鲋,秦末时反抗暴政,去陈州参加过陈涉吴广的义军,当过陈王博士。仲公祖父,汉初应叔孙通邀请,到长安为汉高祖订过朝仪。当朝博士孔安国即司马迁老师是仲公同宗兄弟,因此对司马迁就倍加殷勤了。
仲公命家人将后院房屋收拾干净,一间书房,两间卧室,书房前一片小园,有十数盆菊花,荫郁宁静,书房北面,过两道墙,十几株萧森古柏,便是颜回旧居陋巷。
晚上仲公置酒为长安客人洗尘,老人精神健旺,淡于仕途。四十岁后,在故乡讲学,直到晚年才结束教书生活,为人正直,乡里都敬重他。遇见司马迁十分高兴,捻着花白胡子,于客人席地而坐,彼此满饮一杯,亲切问道:子长,令尊大人怎么不到齐鲁走走,他身为太史,应来看看汶泗风光。过去泗上诸侯,留有不少遗闻史料。
家父久有此愿,只是身在兰台,未奉召令不便他往。加之身体多病,更不宜远游了。
仲公想了想:是了。我在长安时,道家之学,风行一时,连未央宫也有人朗读道德经,令尊是尊崇道学的人,要来鲁都都不免有所忌讳,这里是儒者的故乡嘛!世俗对儒家有种种看法,甚至有所误解,你是史官世家,这回到曲阜,仔细考察一番,将来写史立传,才不至谬种流传,害了后生。
司马迁欠身答道:晚辈在长安时,也从安国夫子学过春秋,惜对儒家所知不多,此次幸遇长者,还望不吝赐教了。
哪里。至于谈到儒家,它的开创人自然要推孔子了。老人举起酒杯对客人说了声:请。司马迁也赶紧举杯齐眉回了一声:谢。然后老人开始叙述孔子生平:周灵王二十一年,也是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孔子名丘,字仲尼,先祖宋国人,避乱移居鲁国。父亲孔纥,是位著名的勇士,齐师入侵鲁国,他为保卫鲁国立过战功,晚年娶了贤惠的颜氏少女为妻,生下孔子孔子三岁那年孔纥辞世。十七岁的颜氏夫人也病故了。少年时代夫子是很清苦的。这份清苦反而是他倍加发奋,十五岁励志向学,攻习六艺,二十岁那年替大夫家管过账目,到三十岁已经名扬乡里。鲁君令他去洛阳观周礼,孔子到了洛阳,仔细观察了西周留下来的典章礼仪,并把它带回鲁国。回国后本想有番作为,遇上鲁国内乱,夫子就到齐国去了。齐景公很器重孔子,齐相晏平仲是讲霸道的,同夫子合不到一起,夫子住了几年又回鲁国,开始办学收徒,致力教育。各国有志之士,不畏山遥路远,赶到曲阜,求为门下当学生。孔子有教无类,为齐鲁为泗上培育了许多人才。五十一岁那年被鲁定公任为司寇。孔子为政,外不惧强齐不侵小国;内则制豪族恤百姓,使鲁国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仁义之风遍于朝野。在列国诸侯中,谁也没有鲁国这样好的风尚。全该归功于夫子的教化。鲁国威望日隆,引起齐国忌恨,他们派遣一队女乐迷惑鲁君,疏远孔子,孔子辞官出走,走到卫国,本想有所作为,谁知卫灵公,迷恋美人南子,哪有心思治理国政。夫子又离了卫国,到过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在列国周游十四年。六十八岁那年又重新回到父母之邦鲁国,此时老人家已桃李满天下,再也无心出仕了。晚年把全部精力放在编写《春秋》上。《春秋》虽是一部鲁史,实则记录了东周诸国大事,它编写的年代,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