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王叔说道:如此说来,渭翁也是勋臣之家,为何不到长安谋个官职?也不至于长守荒村。
老人摸着胡子笑道:我爱的便是这荒村,更爱这条渭水。你们看,这窑洞背靠青山,面对渭水,左边是豆棚瓜架,右边是渔网扁舟。雨过天晴,架着小船,晚来灯下,一壶美酒,几尾鲜鱼,邀得邻里,抚琴弄瑟,纵谈古今,不到长安求官,不到宛洛求利,少惹许多烦恼,三公九卿也无此怡然自得。老人指了指门外:这条河不仅是我世代衣食之源,也是多少兴亡的见证。
老人家,何妨谈谈这条河的兴亡故事,如何?
少君,你喜欢听,好在雨又下个不停,我就讲渭河的事。这话说来长啦
,比高皇帝打天下,还早一千年。泾水上游迁来一支牧民,到岐山附近,这一带水草茂盛,天气暖和,后来他们便在渭河两岸定居,开荒地筑城池,又学会了种庄稼,从此渭水两岸才有了村邑。这些人种田越种越兴旺,从田里发了家,便把整个民族改为‘田氏’,以后田字下面加个口字,意思是田里有人耕作,便成周字,这是周朝建国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