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葛瑞德与魏咸去而复返,同去时的信心满怀,不可同日而语,看来并不顺利。
“您刚才见过顾高官了?”葛瑞德第一句却是问到了顾东彦。
“同霍先生一起过来的,聊了几句。”蔡致良问道:“你们同李家成和林高演谈的如何?”
“不太好。”葛瑞德摇头叹息,道:“听李家成的意思,恒基兆业未来数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京城的恒基中心项目上面,计划投资30几个亿,暂时不考虑其他大规模的投资,更没有电力行业的投资计划。”
“我了解过这个项目,还同李先生谈过合作的意向。”魏咸道:“恒基中心的项目,目前还处于设计阶段,距离土建施工还早的很,并不会占用多少资金。我认为他们应该是有观望的意图,过些时间,等经济形势好转再做打算。”
葛瑞德道:“最近几年港城的地产市场,正如鲍博士所说的那样,自中英谈判结束至今,虽然偶有波折,仍然在每年以14.5%的速度上涨,而地产又正是李家的主业,不可能眼看着错失这一机遇,十有**已经决定扩大港城地产市场的投资。”
“李先生眼光一向独到,一旦认准一件事便会锲而不舍,而刚才听李、林两人的言谈,大概是这个意思。”
葛瑞德与魏咸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此次同李家成、林高演不太顺利的交流。
末了,魏咸笑道:“不过也不是没哟收获,郑大公子有意同我们合作,投资电力设施。”
“在电力行业,新世界发展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外行,甚至还不如我们。”葛瑞德不以为然,道:“如果中华煤气这边行不通,还是同政府电力部门合作比较好,刚才遇见顾高官,也有这方面的意向。顾高官是政府部门主管经济的高官,今年打过几次交道,我认为他还是很务实的。”
“那就没必要投资了,你那边工厂很分散,每个工厂的用电量也不大,完全可以通过协调解决高峰时段的电荒问题。”水泥厂是用电大户,好在比较集中,魏咸道:“我刚才问咨询了一下,大概需要五六万千瓦时的发电机组,差不多就可以满足水泥厂的用电需求,也就是高峰时段应下急。或许也可以同周边的几家工厂联合起来,共度难关。”
“话不能这么说。”葛瑞德还是有些想法的,道:“工业社会最最离不了的就是电力,以现如今大陆的巨大的发电需求,只要投资一座电厂,未来二十年,就躺着赚钱。港城的两位李先生,哪一个不是高明远识之辈,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收购电力公司,还不是其中巨大的利润。住宅的每一盏灯泡,工厂的每一台设备,都需要用电力来驱动。”
葛瑞德提及的两位李先生,说的就是李超人和李兆基,几乎是同一时间,李兆基收购了中华煤气公司,而李超人将香港电灯公司收入囊中。
“那你可要考虑好,电厂的投资可不是笔小数目,规模小了也就同水泥厂一般自给自足,难有什么收益。你刚刚也讲了,一套60万千瓦时的发电机组,从规划设计到最终投产,就需要15亿的资金。”魏咸转而问阿良,道:“阿良,你怎么看?”
魏咸也知晓,既然蔡致良在这里,葛瑞德也只能提供一个建议,做不了主的。
“蔡先生,大陆广阔的市场,如果未来二十年能够达到如今港城的发展水平,所需要的电力必然是现如今发电量的十倍,乃至数十倍之多。而现在的问题是电力市场缺乏资金,融资有困难,全靠政府投资,以至于进展缓慢,而这正是我们的机会。”葛瑞德道:“蔡先生,机不可失啊。”
“你分析的很有道理,但是我有几个问题。”蔡致良点点头,葛瑞德的分析在港城自然是没错的,道:“首先,大陆电力市场这块,是否允许外资介入,乃至控股。如果尚未允许,那也就没有必要争执。其次,如果允许投资电厂,那就涉及销售问题,你需要接入电力网才能够输送出去,这意味着不能像中华煤气那样拥有定价权,或许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的盈利,甚至最终能否实现盈利也很难说的,毕竟接入电网的价格不会很高。你需要了解其中的规则,再做决定。”
说完,蔡致良又补充了一句,道:“如果你已经想好了,我会支持你的。”
“您放心,周成林已经调研过一段时间,从1985年开始便允许外资进入发电市场,总要试一试。”葛瑞德郑重地说道:“我之前认为,如果能够拉拢中华煤气集团的话,审批发电厂资格相对要容易一些,但是李家不感兴趣,就只能东来贸易行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