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七章 先生
终于不再沉默。



没办法,按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不出十年,他只能依靠留下的笔记,来解读自己的前世,重拾所学知识。



那是一种转头就忘,且永远不会再记起的感觉。



所以,他只能尽可能多的去记录。



然后,再把自己的毕生所学



教给那个半路捡来的女孩,等到自己记不清时,再让她教会自己。



一想到那个可爱的女孩儿,程念就不由得想感慨一句——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不过,想要解决自身问题,得先解决女孩的教育问题。



于是,就有了那一晚,他一个小孩,揣着从家里拿的麻袋,独自一人走了六七公里山路,偷偷钻过学塾外的狗洞,进入里面偷取纸笔的一幕。



不过现在长大了一些,狗洞不好爬了。



主要是钻不太过了。



程念清了清嗓子,恳求着说道,求先生卖我几十斤仁义道德。



仁义道德,在男孩口中,代指纸张。



哦?老人似乎对男孩的说法来了兴致,他摸着手中的诗集,仔细感受一番,不厚,撑死也就二十来



页。



他开口问道:几斤已经满足不了你了?开口就是几十斤?



你可知你说的仁义道德,市面上多少钱一斤?



程念微微一笑,显然有备而来。



他指着老人手中的诗集,平静说道,先生应该知道,这其中的任意一首,随便流传到市面上,被那些所谓喜好诗文的达官显贵看到,少说也能够价值千金?



说完,男孩还朝着老人掂量了一下手掌,好像老人手中的诗集,等价黄金。



老人摇了摇头,不满意他的回答,却也不像一开始那样针锋相对,开口反问道: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自己去卖?反而跑这跟我谈生意?



实不相瞒,晚辈字丑,怕辱没了这诗文绝句,因而不敢落笔示人,以免贻笑大方。不过,先生的字,好看!程念毕恭毕敬,说些好话总不会错,不论官场商场,达官显贵平民,总是受用的。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个道理,放在四海之内皆准。



老人语气有所缓和,但依旧没有这么轻易放过眼前这个年轻人,看向了男孩,开口刁难道:一个连村子都没有出过的娃娃,看过几人的字?张口便说我的字好看?



程念双手捧起茶杯,品茗清茶过后,组织了一下思路,开口道:先生不必自谦。村里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请先生提笔楹联,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再怎么讲,也比晚辈的字好看啊。



放下手中的茶杯,程念不急不慌见招拆招。



平心而论,自己的字也不算差,但每次落笔,总是差那么点意思。



这就很没意思了。



而他也不是没曾想过自己出门用诗文换点钱,但是缺乏出村手段,从这里到大一点的县城,光靠马车也要半日,就别提自己这细胳膊细腿了。万一半路上遭遇不测,哼着曲儿唱着歌,突然就被麻匪给劫了,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



靠村里人帮忙捎带也不失为一条路子,但是一想到村里二癞子,坐在村里仅有的马车上,一脸不屑地说着去去去,小孩子玩泥巴去,不搭理自己的模样,又不由感到一阵蛋疼。



一来二去,便把主意打到了学塾先生这边。



只不过,事情并没有像自己预想的那样发展,按照常理来讲,这个窝在村子里这么多年的老秀才,见到这些好东西,应该喜极而泣才对,然后想方设法从这里时不时敲出两手,宣扬出去,那么名和利,也就都有了。



程念望着对于名利二字无动于衷的老人,只觉得颇为奇怪。



他下意识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看着眼前的老人,不由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这位先生,难道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不成?



老人却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自己的字好看这个说法。



这个在村子里教书育人的老人,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