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个董长春却因为太懂得当地民营企业的家族性特色,同时又没能把准雷氏家族成员的品行德性。
他抱着侥幸的心态,觉得他们是一家族、一家子,从“富业”一直到“继富往”,两家规划化股份制企业,前者还已经成功上市了。没觉得往后工作推进过程中,会存在很难以沟通理顺的事情。
也就是他的这种懦弱和侥幸,最终让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
当然,更要命的是,把雷志森托付给他的大担子,最终当成了儿戏一般,半途而废。
再说北京匀力。
“匀力”的詹大雷行事气派和个人性格完全与董常春相反。
这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他出生在北方,步入职场以后就经常走南闯北,他根本就没想着走到一处要先去调整适应一方水土,他的工作风格是按部就班,雷厉风行,认合同不认人。
他带领的“匀力”营销团队初到“继富往”,当天就以发号施令刻不容缓的姿态来推进践行他的权威。
没想到,他类军事化的那种气派,倒是很符合雷志森口味。
再加上黄建立也刚刚吃过董常春任上营销失败的连坐之亏,雷志森的偏好,还有黄建立的主动退避,可以说那一阵子,詹大雷的自主权在“继富往”得到过自由发挥。
团队作战自然有章有法,他们那一套光鲜亮丽的营销做派,也让很多经销商、养殖场、养猪户为之刮目相看。
当时客户里都在传着:
好好跟着继富往,这种气魄完全是冲着打造一线品牌而去。没准他们以后公司上市了,我们也跟着沾光。
所有的这些,张净青虽然人不在“继富往”,但是,情况了解的却比那些天天在“继富往”上班的人更多、更全、更透彻。
他办起小型饲料加工厂的时候就设想过,哪一天自己要是也能打造一个像“继富往”那样曾经名噪一时的产品美誉度,再有一支健全高效的营销团队,那自己的事业就能一跃而上,一飞冲天,比肩甚至超过兴盛时期的“富业”和“继富往”。
一心力争上游的人,往往会有一个情结,总喜欢把自己和自己崇拜的成功人士进行悄悄对比,甚至把他立为自己的人生标杆。
对于张净青来说,雷志森就是他极其崇拜的成功人士。
虽然他对雷志森在企业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也看得非常清楚,虽然对于雷志森就连走到人生终点的那一刻都最终未能实现自己人生夙愿,不仅仅如此,而且还给自己的企业、后人和社会留下很多抱憾和烂摊子的事实也深有体会。
但,这些还是改变不了他对雷志森的崇拜和敬仰。
张净青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通过摸爬滚打的反复实践,他却深信人的作用力量无穷。
首先,他崇拜敬仰雷志森的人格魅力。
雷志森的人格魅力在于他能无论何时何地,任何处境之下,都可以非常轻松自然地笼络凝聚到人心,这是作为一个企业家最为难能可贵的东西。
其次,他崇拜敬仰雷志森对事业的执着,那种拼命三郎勇往直前的牛劲。
再次,他是崇拜敬仰雷志森敢想敢干。
只要是他雷志森认准的事情,都敢于冲破一切束缚和阻力。
企业家有时像众星捧月中的那个月亮,但有的时候却会孤独得像一颗冷落在久远天际以外的孤星。
雷志森既能是那个月亮,也能忍受成一颗寂寞苦熬的孤星。
雷志森的这些特质和曾有的辉煌,让张净青从进入“富业”以后就慢慢地对他产生了敬意。
当然,以前张净青会觉得自己和雷志森,好比是小矮人和大巨人,完全是两个世界里的人,雷志森的浩大雄伟,只能让自己远远地仰望,哪敢产生学习、效仿、超越的念头?
后来,“巨人”黯淡消失了,自己却渐渐地壮大起来。
以前的那种情怀又重新燃起。
标杆虽已消陨,标杆的影子依然还在心里,张净青言行上虽然没有任何表现,但他的心里却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