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4年三月初六下午三点,斯里兰卡科伦坡。
那里南边海岸就是南华帝国的租借地,建有深水港口和最大的海外仓库!
中国城就在海边的一座山上,有层层叠叠的房屋和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道路,正是中国人聚居的地方。
记者贝奇看到下方的港口,已经聚集了一支庞大到令人胆寒的舰队,包括了二十八艘战列舰,虽然都是较小型的“东南亚级”三级战列舰72艘,该级战列舰拥炮76门,港口内没有拥炮90门“印度洋级”二级战列舰,更没有拥炮过百门的帝国级战列舰,且战列舰的新旧不一,新舰少旧舰多,但战列舰就是战列舰!
风帆时期的战列舰是威风凛凛,尤其是“东南亚级”三级战列舰,被认为是火力与机动性完美结合的产物,它们既有足够强大的火力,敢于对抗一级、二级的战列舰,又有坚固的防御,不象巡航舰挨了战列舰炮击即时散架,还拥有流线型的身躯,速度快捷,与巡航舰结伴航行时不会掉队。
固然一级、二级战列舰拥有强大的火力投放能力,但极为笨重难以操纵,无法执行主力舰队决战以外的其它作战任务,所以哪怕卡博特总督作为海军上将的体面,拥有二级战列舰作为座舰,这回他没带上二级战列舰。
南华舰队的军舰保养得当,军人们精神抖擞,军威毕显!
所以贝奇每次走过港口,见到战列舰时总是驻足停留观看,想到海军那激情燃烧的海上生活,不无向往。
他是《南京日报》的记者,多在大明工作,没见过战列舰编队的机会不多,不象他的同行王云生是《南华日报》的记者,对战列舰是司空见惯,除非是一二级的战列舰才会吸引他的注意力。
有两艘战列舰刚刚出港,此时它们已经脱离了拖船的拉动,自己吃上了风,上面的风帆大张,鼓荡前进,船头犁浪前进,船尾一条白色的航迹,还有一群海豚击水,它们矫健的身体跳离水面,就在战列舰周围跳跃,场面极为壮观!
由于传说中有海豚救助落水者的场面,因此广东人也不吃它们,海豚得以在人来人往的海域中自由。
何止是贝奇看出了神,港口各处一些中国人及游人都看得发呆!
当时环境缺乏娱乐,战列舰出航的场面让人得到了很大的观感娱乐。
从贝奇的视线望下去,他就看到几名呆在树下休息的搬运工,一不小心就“中弹”了,狼狈的逃离树下,他们遭遇了“神鸟”的轰炸!
“神鸟”就是乌鸦,科伦坡是“神鸟”的天堂,乌鸦在市内空中盘旋,遮天蔽日,叫声震耳欲聋,飞掠而过时一不小心就会挨炸。
所以,有点体面的人和女郎,都会打伞。
乌鸦得到了当地人的保护,中国人从不打它们来吃,既是入乡随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喜乌鸦,乌鸦因为不吉利得保,正如中国人不会吃金鱼,金鱼因被视为瑞祥而活。
科伦坡在僧伽罗语为“海的天堂”之意。城市历史悠久,早在8世纪,阿拉伯人在此筑屋定居,当时称“科兰巴”(“港口和芒果树”之意),已经成为商贸重镇,14世纪时,中国商人频繁来到科伦坡港进行商贸活动,后葡萄牙人译为“科伦坡”,中国人照用不误。
它地处海滨,气候宜人,高温而无酷暑。市内的街道上到处栽有铁木树,河塘有睡莲,但更多的是直接耸云霄的椰子树。还有许多奇特的树,如“雨树”,它是一种傍晚树叶吸收水分,直到太阳东升后,叶子伸展,水就像雨滴似地洒给树下的植物。
当地人信佛,与中国人同宗,中国人在此地如鱼得水,租赁港口九十九年。
中国人在此大搞基建,港口、仓库、城镇等等,这里有船坞可以大修船只,变成了中国城,中国元素处处都有,贝奇还看到了一处平面屋顶上晒满了鱼翅,中国人喜欢吃鱼翅,结果鲨鱼就倒了大霉。
这屋顶的鱼翅多到数不清,也不知道杀了多少条鲨鱼!
科伦坡港太重要了,处于大航海时代东西方来航的中枢,从此地出发向西的船只,在此补给充足后,就航渡通过印度洋,下一站是阿拉伯半岛的亚丁港,中途不作补给。
现在,准备前往南非的帝国舰队在此取齐,准备出发。
二十八艘战列舰、三十艘高速巡航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