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746节 父亲的将令
木头绝缘,木屋的保暖能力是土屋的十倍以上,而明军入藏只有帐篷,普通帐篷是无法过冬的,携带的水泥无多,不可能大规模地修建屋子,且烧砖也来不及了,所以必须住上木屋。



昌都民居有农牧区之分。牧区一般住帐蓬,这种帐蓬多用牦牛绒线编织而成,并饰以传统图案,不仅美观大方,而且遮风挡雨,冬暖夏凉,搬迁便利,深得牧民喜爱。



农区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一般为两层,下面一层放杂物,上面为经堂、厨房、寝室和存放粮食的库房,牧草和粮食则在阳台上晾晒。这种房屋也有高三、四层的,安排自然会更细致一些。



明军入藏,声明是秋毫无犯,但想在昌都过冬,就一定要用木头!



昌都的森林资源是中国西南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树种多,材质好,木材蓄积量大,而且均为原生林。



在青藏高原这些树木难能可贵,如果可能的话,明军不想破坏掉此地的森林。



军人们与民工一起动手,砍伐树木成材,然后运送到平地,平整地方,建立营垒,加工木头,修建木屋。



营地井井有条,为了防止坏人放火,木屋之间每隔一段距离,避免火烧连营的惨剧发生。



进驻昌都的部队有一万五千,民工二万,一间木屋能够睡十个人,起码要建3500间木屋,加上其它生活用房,工程量很大。



军民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搭屋、建营与修路中,当地人看着明军的大片的过冬营地从无到有,时间非常短就成形了,让他们感觉到非常地惊奇,甚至是不可思议。



对于他们来说,这里是“茶马古道”的经过地,有贸易之便,生活相对容易,当地人的生活悠闲,过的是佛系的生活,不紧,很慢。



比方说茶马古道上的商人过境,当地人去帮忙,做够一天生活的工钱,就停手了不追求金钱,拜佛的拜佛,烧香的烧香,所以他们的生活节奏慢吞吞的。



看到那些汉人以惊人的速度在一个月内修建好大量的木屋,都住了进去,当地人敬佩不已!



解决住宿问题,汉人们还屯积了大量的物资,过冬用的食物充足,御寒衣物和燃料足够,医药足够,为过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砍了人家的树,杨展作出部署,要给昌都一个补偿,直接送钱不是汉人的方法,通过在昌都发展经济,让当地人过上好生活,



作为儿子,杨璟新接到父亲的将令,着他想出办法,发展当地经济!



父亲大人,我是军人,让我去干那些杀人放火的事情我会很拿手,发展当地经济?!



拜托!我拜的可是武曲星君而不是赵公明!



赵公明是明末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里的财神爷,《封神演义》在两中华流传很广,家喻户晓。



杨璟新找到了他的参谋长陈石星来诉苦,给陈石星看过命令,杨璟新木然地道:“父亲大人给了我这样的将令,我看下一回他纳小妾时,我的任务是拉-皮-条!”



陈石星不禁莞尔道:“那不是挺好的嘛,你先试用,好的话就留着自个儿用,不好的话就送给你父亲!”



杨璟新瞪大双眸看着陈石星,手指指道:“我是父亲的好儿子,你的话,我将告诉我父亲听!”



“行了行了,老大人要发展经济,我们就来发展经济吧!”陈石星轻易地转过话题,从容时给杨璟新分析起来。



“昌都境内山高谷深,山地多,平地少,依我国的发展手册,首先要争取农业自给给足,保证当地人的口粮,如果匮乏,我们就开辟山地为田,然后种植荞麦与青稞,解决民众的口粮问题!”



陈石星指出道:“当地人都在种荞麦与青稞,有技术,我们扩大种植面积就行了!”



“如果粮食还是少,那我们继续开辟田地,粮食有多,则屯积、贩卖或者制酒!”陈石星有条有理地道:“第一步解决口粮,第二步则要积极发展经济作物,以增加收入。”



“此地有什么经济作物合适的,我们要试种?”杨璟新头疼地道。



“不难!”陈石星说道:“钟医官去采药,说当地的药材很丰富,我们可以做药材种植,无论是贩卖还是深加工,都能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