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的,要知道80年代的售货员是什么地位啊?了不得了,基本上顾客主动去找人家买都要赔小心,而且多数时候还得看人家脸色的那种。”
“总之环境好点是没错的,包括到时候群演进来的时候注意精神状态啊,要比较热烈一点的那种。这时候能过来买东西的,那都是单位的代表,或者说家里条件相当不错的居多,毕竟有钱都买不到,很多东西都是凭票的。你要是在年轻不懂,就当现在的人去逛SKP一样的感觉,好吧!”
片场,贾玲招呼着灯光做最后的调整。
她虽然很多地方不懂,但是贾玲有一点好,就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能把这个东西用比较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什么电影语言啊,镜头特色啊,什么转场方式啊。
其实也都没有设计。
但人家就一点好:拍出来大家看得懂,并且能够代入其中,这就够了。甚至如果导演卖弄过多的话,反倒会让人觉得不适。
“是吗?我还以为你都是拍那些很厉害的电影,会觉得我导的很low呢。”
贾玲被他说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在她想来,韩升拍的每一部电影都是那么几十亿票房的,肯来这个草台班子客串也就是因为是东升文化自己的戏,不然都不希得演——包括今天她要求这么多,就是为了韩升。
韩升过来,贾玲就跟监管部门来验收一样,要拿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结果人家说平常朴实就很好?
“当然了,你拍的是喜剧,就要追求一个进电影院的人百分之90以上,甚至更高的观众都能看清楚你表达什么就对了。这种情况下技巧越多,有时候反倒不是好事。”
韩升则再一次表示肯定。
话说学院派拍电影,确实是存在这样的问题。
哪怕是拍商业片呢,心中也一定有自己的一个艺术水平的底线,不能低于那个。所以经常就会在电影里夹带一些自己的准则,而这个准则有时候可以,有时候却是和电影相悖的。
商业电影,喜剧,就是奔着钱去的。
制片方肯定是喜欢为票房服务的元素,所以没有那些技巧完全没问题。
而对于贾玲的主题来说,这也是能刚好契合上的: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添加,简单朴素地描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情,才是更打动人的方式。
“你这话夸的我,都不好意思了都。”
贾玲感觉自己都有点忍不住嘴角的笑意,但还是坦然接受了这份夸奖。
也是因为看起来整个剧组都是归她管,可是其实这些人很多是对贾玲没有那么看得上的:对,东升文化招的多数不是新人,而是有一定经验的人。
这种人遇见自己看不上的,那基本上也是懒得演,反正新导演离开了他们又不可能有别的办法。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剧组里又没有其他能镇场子的大牌演员长期进组,所以贾玲必须得接受韩升的这些支持,并宣扬出去:
你们老板都说我这个不错了,
你们还有什么意见?
所以,这其实也是韩升经常往《李焕英》剧组跑的重要原因之一了。
他得亲自镇场子。
于是最后再一番沟通,到了正题。
“售货员这个角色,导演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给我讲么?”韩升问道。
贾玲想了想,道:“这个角色其实没有特别时代感的东西在身上,因为真要按那时候的演,估计服务态度不会好,大过年的,肯定是所有角色都不能太...”
她没说完,但韩升立马会意。
“OK,我懂了,那我就按照工具人的状态去演就对了。”
这李焕英和王琴两人相争这件事情,
他就相当于一个天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