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现在,米国个人电脑市场已经优胜劣汰得剩下两大主要硬件平台了,ib-pc和苹果电脑,后者系统封闭,利润可观,ib也谋划着效仿,推出新的个人电脑标准,取代目前个人电脑市场占比最高的ib-pc,相应地,竞争的核心也发生了变化。”
说到这里,高爵士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我认为,在这个节骨眼上,英特尔有很大机会,通过绝对掌控tel80386及其后继微处理器,取代ib,主导ib-pc的发展。”
戈登·摩尔、安迪?葛洛夫听得心潮澎湃,连声催问,那具体怎么做的思路呢?
高弦则搬出了已经淡出了英特尔的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罗伯特时代提出的一个经营规则,即英特尔不会进入和客户存在竞争的业务领域,到了十几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着妙用。”
戈登·摩尔心领神会,高爵士的意思是,重申和强调这个规则,好拉拢那些采用x86家族微处理器做为个人电脑cpu的ib-pc兼容机厂商,争取把这些市场力量凝结到一起,让x86家族微处理器市场占有率高得无法取代。
高爵士朗声大笑,既然你们能够联想到这一层,那包括给ib-pc兼容机厂商更具竞争力的,微处理器批量采购价折扣在内的小技巧,就无需我浪费口舌地多啰嗦了。
“不过,英特尔应该扩充一下产品线了,除了微处理器之外,控制总线、内存、io等部分的配套功能芯片,也必须积极推出,如此既能大幅度降低那些兼容机厂商的技术门槛,进一步夺取ib-pc标准的控制权,还能明显增加其它半导体公司仿制x86家族最新一代微处理器产品的难度。”
听着高爵士关于英特尔接下来如何转型成功的建议,戈登·摩尔、安迪?葛洛夫眼前豁然开朗起来,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不确定性,不再是心照不宣的高管层共识了。
于是乎,当高爵士最后提出人事调动建议,让英特尔总裁安迪?葛洛夫接过英特尔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戈登·摩尔的首席执行官一职,来带领英特尔贯彻这些发展计划,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高弦看来,这个时期的英特尔,需要一个狠角色来领导背水一战,而只是英特尔元老级员工,但并不是英特尔创始人的安迪?葛洛夫,远比戈登·摩尔,更合适。
说白了,安迪?葛洛夫这位匈牙利移民,可比不上戈登·摩尔、罗伯特·诺伊斯那些创始人后路多,他别无选择,只能和英特尔同生共死。
在英特尔发展方略上对高爵士心悦诚服的戈登·摩尔,没有拖泥带水,利利索索地让安迪?葛洛夫全面主持英特尔营运,安迪?葛洛夫也干劲十足。
其实,主导个人电脑发展方向的新势力,除了提供cpu的微处理器厂商英特尔这个米国市场本地户之外,还有能提供新型操作系统的软件公司,比如正和ib打得火热,研发os2的微软。
凭借当初帮助盖茨成功应对basic专利权官司,高弦在微软也有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尤其盖茨没有创业者成功后的那种安于享乐毛病,和安迪?葛洛夫一样冲劲十足,所以,微软符合构想,即以米国市场本地户角色,成为主导个人电脑发展方向的新势力。
但高弦看来,微软还要在泥里打滚一段时间,至少和ib分道扬镳后,才能排除掉人心方面的不可控因素。
另外,美日半导体贸易协定签署后,一本半导体行业不敢在米国市场搞价格战了,加上一些米国半导体存储器公司黯然退场,米国市场上的半导体存储器价格上涨明显,直接导致个人电脑因为内存成本上升而价格提高。
显而易见,支持多任务处理的新型操作系统,所需内存较多,像os2,就不能低于2b,而且对目前数量几千的老软件的兼容性,未必令人满意。
满足这种配置的个人电脑主机售价,远远超过三千美元,再加上显示器、打印机等等外部设备,拥有成本就更高了,和当前ib-pc兼容机普遍标价的两千美元比起来,缺乏市场吸引力。
所以,操作系统这一块可以先不用急,这个时期,还是硬件优先。
把英特尔梳理得条理清晰后,高弦便让高益一系着手帮英特尔发行债券,融资两亿五千瓦美元了。
毫不夸张地讲,《广场协议》签署后的一九八六年,是华尔街最赚钱的一年,资本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行情火爆,只要会包装,垃圾债券横着走,英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