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432、牵牛
目的是什么?”



大学当然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更进一步的设问,就是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培养出来后可以去干什么?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可以张嘴就来:为各个国家培养人才、培养各个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出来之后去建设他们的国家。



但是答案真的如此简单吗?这不是本土教育,而是留学生教育,甚至都不是盈利教育,而是国家层面的经费补贴教育。



用本国的税收资金和教育资源,培养的如果不是自己需要的人才,这说得过去吗?更进一步的设问是:东国的留学生教育,和其他大国的留学生教育有什么不同?



没有哪个国家的教育体系,特别是针对海外留学生的教育,不进行本国价值观的培养与输出。要么以灌输的方式,要么以引导的方式,要么以介绍的方式,总之不可能没有!



假如没有共同或共容的价值观,那培养出的是什么人,难道是竞争对手或敌人?假如以加强经济与政治合作的目的,那么对留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则更重要。



夏尔有一篇演讲《谁是我们的朋友》,就是引自东国当代最伟大的革命家与思想家的语录,核心就是在阐述这个问题。



东国各大学基本都有两门社会学通识教育课,《东国革命史》和《马恩原理》,但大多数留学生不用去上,因为校方对他们不做要求。



因为各国体制的不同,出于某种担忧,东国在留学生教育中,好像刻意回避了这方面的意识形态输出,也很少宣传自身的体制与文化,除非是相关人员主动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与经验。



近年来就算官方层面想宣传,落实到具体实施环节也不知道该怎么宣传,找不到合适的思路,缺乏完整而清晰的体系。



一段时间以来,说实话,各大高校的社科领域,譬如经济、金融、法律、教育专业,主要都是在搞文化输入,如今让同样一批人去搞文化输出,实在勉为其难。



这其中有知识结构的问题,也有理论水平的问题,更有主观意愿的问题,更别提在具体实施环节中有的人是阴奉阳违。比如乔钐高之流,这种事怎么指望他们呢?



那么东国可以采用的文化输出手段,难道只剩下最简单的汉语教学了吗?哪怕是汉语教学,其介绍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又是什么?



教育可不是单纯的施舍,而是一种传承,那么它传承了什么?这就是华真行的问题。



牛以平沉吟间还没来得及回答呢,王丰收又说道:“其实柯老也说过,几里国有几里国的难处。



比如我们不适合直接建立一个马恩主义国家,至少不能对外这样宣称。假如是那样,以几里国的小身板,恐怕顺手就被人给灭了,夏尔的新政权挺不住。



而且柯老又说了,就算我们要讲马恩政治经济学体系,在启蒙教育阶段同样有两个问题绕不开。



一是我们为什么要有建立大同社会的理想,怎么形成这样的文化共识?二是受教育者的理解水平,也就是牛处长今天说的,这已经不是初级教育的内容。



但是文化传统的建立,是从启蒙时期就开始的。而文化启蒙,可不仅仅是古代的事情,而是每一个时代都要重复的事情。



比如我们需不需要讲孝慈,又以什么方式去讲孝慈?



因为文明的传承,不能直接拷贝到每个新生儿的大脑中。无论哪个时代,每一个人,都要经历一次文化启蒙的过程。”



王丰收说完了,牛以平尴尬地笑道:“王大使虽然说的是几里国的事,但我明白华总导在问什么了,也完全能理解华总导在学校里做的事。



但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校长办副主任,很多事情不是由我决定的,很多问题也不好回答。”



华真行突然来了一句:“牛老师,待会儿我得多敬您几杯酒。”



叶一宁:“为啥?”



华真行:“因为我得说声抱歉,我做的一些事,会影响到牛处长的仕途。”这句话说得很认真,他指的不仅是已经发生的事,还包括将要发生的事,牛以平已经卷进来了。



牛以平只有摇头道:“多虑了,多虑了,应该对我没什么影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