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十八章 范仲淹
泰州。



海陵县。



西溪镇。



早在汉唐时期,西溪便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到了五代至宋,西溪更是成了盐业重镇。



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多以盐业为生。



西溪镇的面积并不大,只有千余户人,每到春夏之交,站在十数里外,便能看到镇上飘起的浓烟。



虽然西溪产的是海盐,但和后世晒盐法不同的是,如今还是以煎盐为主。



即先暴晒成卤,然后再以火煎之成盐。



盐户的日子过得其实很苦,不论是摊晒,亦或者是噼柴烧火煎盐,都是重体力活。



yy



唯一值得告慰的,大概只有不愁食盐之苦。



这一天,恰好是煎盐之日,西溪镇周边烟雾鸟鸟,东南风一吹,镇上也是一股子浓烟味。



镇上的一处小院里,范仲淹正捧着一本《论语》,细细品之。



圣人之言,微言大义,纵使他早就对此书滚瓜烂熟,但每一次重读,亦有别样的感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外如是。



读着读着,范仲淹忽然听到院外传来一道熟悉的笑声。



“哈哈。”



“希文,希文,快快开门!”



张纶是范仲淹的上司,这声音,他自然不会陌生。



旋即,他放下书本,连忙走到门口,迅速打开了院门。



“使君,今日怎地来了?”



范仲淹和张纶很是熟悉,两人见面,一些不必要的俗礼,自然是能省则省,所以,他只是虚引一番便将张纶请进了屋。



(使君,是太守、刺史的别称,到了宋代,一般用来称知州,知某军事之类的官员)



“哈哈。”



张纶爽朗一笑:“希文啊,今日我可是给你来报喜的。”



报喜?



这喜从何来啊?



范仲淹不明就里,他仔细想了一圈,也没想到会有什么喜事。



他不过一个小小的盐税官,近日治下又没发生什么大事,怎么会有喜?



看到范仲淹迷惑不解的样子,张纶笑了笑,而后一伸手,跟在他身后的仆人立马将一封黄麻诏书递到了他的手上。



紧接着,张纶将诰命交到了范仲淹的手中。



“希文,你自己看吧。”



宋朝制书大体有两种,一种用白麻纸所写,由学士院起草,称内制,也称白麻。



另一种则是由中书下面的舍人院起草,用黄麻纸,称外制,也称黄麻。



范仲淹打开诰命一看,然后整个人顿时愣住了。



这样的反应,不由让一直观察他的张纶有些失望。



剧本不对啊!



希文难道不是应该开心吗?



虽然治水是一件苦差事,但希文的家乡就在苏州,且以希文的才干,办好这件差事应当不难。



有了治水之功,朝廷肯定能看到希文身上的才华,自此,希文的官途不说一路通畅,但也比之前要强。



起码不再是默默无闻。



对于范仲淹的才能,张纶是极力推崇,文学上的修养自不必提,引据论典,出口成章说的便是希文这种人。



更让他惊讶的是范仲淹的办事能力。



自范仲淹上任以来,西溪镇的盐税提高了将近三分之一。



最难能可贵的是,盐税的提升,并不是以压迫盐民为代价换来的。



张纶之前就是靠盐业起家的,自然知道其中的难度。



一人独处时,他时常会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