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王宫,朝议大殿。
宣女王一身王服,头戴王冕,额前九串玉珠,正居于王座。
下面的众臣,早已吵得不可开交了。
身前王案,有不少竹简,宣王正拿着其中一份,看的仔细认真。
下面在吵,她却看书,完全不理。
等过了好一会儿,众臣也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才纷纷对视一眼,又不约而同的噤声,退回各自班列。
这时候,宣王才放下竹简,风轻云淡道:“吵完了?”
人们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别看这个女王有着绝美容颜,在萧远面前,时常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可在自己的臣子面前,她的威严是毋庸置疑的。
其手段多有凌厉,喜谋定后动,剿杀陆青山一系之后,宣国众臣,对她更是又敬又怕。
扫视大殿一周后,宣王道:“朝堂议政,众卿有争议,这并非什么坏事,但争来争去,也未见任何结果。”
说着,她又拿起桌案上的一卷竹简,在手中举了举:“就鬼族一事,秦王已昭告天下,我国现在,可以将其他问题都放一放,今日朝议,主议是否出兵的问题。”
听到这话,丞相姚廷玉第一个站了出来,拱手施礼道:“大王,臣以为,我国最好不要出兵。”
“丞相且说明缘由。”宣王看向了他。
姚廷玉道:“第一,若出兵,此战无论胜负如何,我国都没有既得利益。而战争一事,非同小可,一旦用兵,耗资甚大,在没有利益可得的情况下用兵,等于白白损耗钱粮和兵力,于国家来说,实非善举。”
“第二,还是南方问题,若我国参战,吴楚作壁上观的话,在国力损耗下,就会此消彼长,若吴楚再趁机攻宣,则我国危矣。”
他先是说了利益问题,又说了格局问题,话音刚落,就另有大臣站了出来,深表赞同道:
“臣附议,相国所言,乃我国之弊,还望大王采纳。”
“臣也附议,我宣国,这些年来,大大小小的战争,也打了不少,大王乃圣明之君,每每调动军队,不是开拓疆土,就是为我国带来了巨大利益,这些,臣等由衷敬佩,此次,大王也必有英明决断……”
“臣也附议,秦王要打,就让他打好了,我们大可先看吴楚态度,再作决定不迟……”
“如张大人所言,臣以为,现在的吴王和楚王,恐怕多半也在等着我国出兵……”
听着一众大臣的言辞,宣王稍稍沉默了一下。
她的内心里,当然是更倾向于出兵的,这是她身为中原其中一王的责任,在初听鬼族恶行的时候,她更是当场震怒不已。
可是现在,朝堂似乎多有反对。
又要力排众议吗?
她美目微眯,心思百转,想着找一个什么说服的理由。
可就在这时,一直没说话的王肃却站了出来。
宣王见状,心中一动,也立即将目光看向了他。
“大王。”后者先是朝其施了一礼,直身之后,又环视众大臣一周,开门见山道:“诸位刚才所言,皆为以小利而弃大义,都不曾言中要害。”
听到这话,有人不乐意了:“王大人,话说的有些太满了吧?”
“不不不。”王肃摆了摆手,笑呵呵道:“在下不是那个意思,而是想说,宣国不出兵,看似没有任何损失,实则,弊端比出兵更多。”
“愿闻其详。”姚廷玉也侧身看向了他。
王肃道:“若不出兵,国内百姓,会怎么看待大王?会怎么看待朝廷?”
“鬼族泯灭人性,残害民族同胞,牵连的,已经不是列国问题,而是整个民族问题。”
“我宣国,还是中原诸侯一员吗?这是一场驱逐异族的战争,无关乎利益,你不出兵,别人也会出兵,民间也会组成义军,到时候,异族被剿灭了,若大家都出力了,唯宣国不予理会,何以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