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桃没有直接去张福家,张爸腿伤基本养好,已经回单位上班了,一家四口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家里白天根本没人,她倒跑去人家里呆着是什么个意思?
暂时也不回临水村,周翠玲电话里说过,开始修桥修路了,临水村那一段机耕路现在挖得到处是坑,小汽车怕是不好走,今晚回去,明天又得赶早出来,因为跟葛香芹说好了明天去县医院看林二虎,暗中再给他吃一粒药,兑点松针露水,所以,还是做完这些再回村吧。
孟桃就开着车子出县城外随意转悠玩去。
顺着公路开了一个多小时,也不知走到什么地方了,但见公路两旁田地绵延平展,庄稼青翠长得很好,田地过去是绿树环绕的村落,大片大片的墨绿色山脉,风景挺不错。
继续往前,接近中午了阳光刺眼有点犯困,孟桃打算找个人迹少且有树林遮掩的地方,进空间休息一会,却见前面拐弯处走出来一架牛车,交错而过之时,孟桃看见了牛车上两个装满新鲜果子的竹筐,那果子色泽浅粉淡红,其中还掺杂有纯白色的,一颗颗像荔枝那么大,但绝对不会是荔枝,倒很像是杨梅。
想到杨梅的滋味儿,孟桃精神一振,立刻把车子靠边停下,打开车门冲着牛车上的两个中年男人喊道:“大叔,杨梅怎么卖?”
牛车停住,坐在左边上的大叔回头说:“姑娘,这杨梅不卖。”
孟桃走到牛车边,看着竹筐:“为什么不卖?”
“这是队里的东西,不能私下卖,要拿到县供销社,让他们看货,给个价格,决定哪天收购,我们才能把树上杨梅全部采摘下来送过去。”
“你们队里有很多杨梅吗?”
“是啊,我们村就叫杨梅村,自古以来我们村杨梅是出了名的,有二十多棵上百年老杨梅树,年年能采摘几千斤杨梅呢。”
“大叔,杨梅不是红透了才能摘吗?看,这才粉红色,甚至还有白色的,都没成熟你们就着急摘了。”
两个中年大叔呵呵笑起来:“姑娘,你没听说过棉花梅吗?不熟的是青色,成熟了变成白色,熟过头了它也是淡淡的粉红色,长在绿叶丛中,看上去就像一朵朵棉花似的,所以叫棉花梅。你尝尝,肉厚汁多,可甜了,杨梅还能入药,我们当地的说法,每年吃几颗杨梅,没病没灾!”
孟桃得到允许,特意拈了颗雪白的“棉花梅”放进嘴里,果真肉厚多汁,清甜清甜的,最难得的是核儿极小,直接就可以吞下去。
孟桃前世曾听奶奶说过,杨梅核儿是有药用的,具体什么药效不清楚,但对小孩儿好,每年到这个季节,奶奶都会买一两斤杨梅给她吃,让她吞几颗杨梅核儿。
孟桃喜欢吃杨梅,不过她从没听说过“棉花梅”,这样鲜美清甜,口感超好,应该算是珍稀品种了,她既然遇上了,可不能放过。
大叔急着赶路,孟桃和他们打商量:“供销社统一收购,给的价钱是多少?你们要不把杨梅卖给我好了,我是食品厂采购员,可以把你们队里的杨梅全部收购,回去做罐头,给你们收购价还能高些。”
两位大叔一听这话,立刻正视起来,如果要私下买卖,他们是不敢的,但孟桃是食品厂的采购员,来收购他们生产队的果子,那就是公对公,这可是合理合法的。
他们也不怀疑孟桃身份的真实性,毕竟这年头,能开着小汽车到处跑的,肯定是国家干部,孟桃还是个女干部,错不了。
三人就把牛车赶到路边树荫下,开始商谈起来,彼此互通姓名,孟桃依然用假名“陶梦”,是“省城国营食品厂采购员”;
两位大叔都姓刘,一个是生产队里的会计,杨会计,一个是管牛车的杨大车,他们村就叫杨家村,又叫青峡沟杨家村大队,属于兴阳县关山公社。
杨会计说,往年县供销社收购杨梅,给的价格是每斤010至015之间浮动,二三千斤的杨梅,生产队能收入几百元。
孟桃直接给出020每斤,知道从他们村到县级公路要走十几里,有一条土路连通,就表示不用他们自己送货,只需把杨梅采摘下来装在竹筐里,到时孟桃开卡车进村接收就行。
杨会计和杨大车一听更高兴了:给高价还能亲自上门收货,多省心省力啊,这么好的事上哪儿找去?!
当即就带孟桃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