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96章 另辟蹊径
而且分离后的籽棉不会被打散,可以基本保持原状。



在棉壳分离的过程当中,国产棉花收割机使用的并不是美国那种传统的分离传动结构,所以结构也要更加简单一些。



机械设备当中,所使用的复杂结构越少,机械的稳定性就越高,也就越不容易出故障,因此国产棉花收割机的稳定性也要更高一些。



国产棉花收割机,在后世已经是国家级的发明专利,专利权自然是国家的农机研究院所有。李卫东所看上的,也是这一套专利技术。



九十年代的中国,棉花收割机还是一种冷门农业机械,没有农机企业生产,也没有农机企业研发。也就是农机研究局这种公立性质的科研机构,才会关注这种产品。



这也就意味着,李卫东想要做棉花收割机的话,没有人会跟李卫东竞争。



趁着其他农机企业都没有意识到棉花收割机的市场前景,李卫东先把这个项目拿下来,等到以后其他企业发现棉花收割机能赚钱的时候,富康农机早就掌握了了核心技术。



到时候随随便便申请几个专利,就能形成专利壁垒,去卡别人脖子。



而且李卫东还不担心其他农机企业会做山寨,因为这是从农机研究院里得到的项目,国内的农机企业,要是敢去山寨农机研究院的科研成果,估计连产品都没法上市。



……



李卫东提起棉花收割机的时候,对面的何大伯却是微微一皱眉头。



“卫东,你说的这个棉花收割机,应该是个偏小众的农机吧?”何大伯开口问道。



“何止是小众,国内压根就没有人在用这东西!目前使用棉花收割机的,主要是美国,其他几个棉花种植大国,基本上还是靠人力采摘棉花。”李卫东笑着答道。



“是因为机器采摘的成本比较高么?”何大伯开口问。



“外国的机器设备,卖的肯定死贵,不过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点就是机器采摘的出棉率和品质率,都不如人工采摘。”李卫东开口答道。



何大伯对这方面不太了解,反倒是旁边的何伯母开口说道:“我年轻的时候下乡插队,曾经中国棉花,这个棉花的采摘,的确跟有很大的讲究的……”



何伯母介绍了一番后,何大伯终于明白了机械采摘棉花的难处。



“照这么说,机械采摘棉花,浪费又多,又会降低品质,这种农机产品好像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吧?”何大伯开口问道。



“现在不适合,不代表以后不适合,而且棉花采摘就是那么一个月的时间,若是没有那么多人力的话,最终还是得依靠机器嘛!”李卫东开口答道。



何大伯则回应道:“这样吧,一会吃饭完,我先帮你问问,看看农机研究院中有没有棉花收割机的相关研究。”



中国曾经有一个农业机械工业部,专门负责国内的农机发展,这足以证明国家对于农机行业的重视。



后来这个农机工业部,改名为第八机械工业部,再后来并入到第一机械工业部,也就是当时的农业机械总局。



再后来,国家又成立了新的第八机械工业部,负责导弹工程。而农业机械总局也从第一机械工业部中独立出来,恢复了农业机械部的建制。



直到八十年代,农业机械部再次与第一机械工业部合并,组建成为了机械工业部。



何大伯作为机械工业部的领导,一个电话就问道了棉花收割机的研究情况。



“行,我知道了。”何大伯放下电话,开口说道:“农机研究院那边,还真有一个项目组,在做棉花收割机的研发,据说负责这个项目的,还是个年轻的博士后。”



“那研发的进程怎么样了?”李卫东开口问道。



“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毕竟我对棉花收割机这种东西不太了解。”何大伯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不过我觉得,研发进度应该不会太顺利。



我刚才说过,负责这个项目的是个年轻的博士后,农机研究院里申请科研经费,多少也是会排资论辈的,年轻人得到的经费应该不会太多。



另外棉花收割机产生的浪费比较大,不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