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96章 另辟蹊径
/>
何大伯作为机械工业部的领导,一个电话就问道了棉花收割机的研究情况。



“行,我知道了。”何大伯放下电话,开口说道:“农机研究院那边,还真有一个项目组,在做棉花收割机的研发,据说负责这个项目的,还是个年轻的博士后。”



“那研发的进程怎么样了?”李卫东开口问道。



“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毕竟我对棉花收割机这种东西不太了解。”何大伯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不过我觉得,研发进度应该不会太顺利。



我刚才说过,负责这个项目的是个年轻的博士后,农机研究院里申请科研经费,多少也是会排资论辈的,年轻人得到的经费应该不会太多。



另外棉花收割机产生的浪费比较大,不太适合我们现在的国情,我估计这个项目的研发,应该也不会得到太多的支持。”



李卫东点了点头:“这个能够理解,国家毕竟是资源有限,好钢得用在刃上!”



“所以卫东啊,你要是想做棉花收割机的这个项目,可是得三思而后行啊!虽说这个项目没有人跟你争,但这个项目也没啥利润。”何大伯说着拿起一块水果,塞到嘴里品味了一番。



“我倒是觉得棉花收割机的前景非常的广阔,只要能提高出棉率,然后解决杂质过多的问题,就能够替代人工收割。”李卫东回答道。



“但这需要后续大量的研发和投入。”何大伯一脸严肃接着说道;“你这些年也搞出过不少的新产品,知道研发这种事情是没个准数的,很可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都得不到结果。”



“我明白,如果做这个项目的话,我自己还得贴不少的钱。”李卫东开口答道。



“那你还愿意接下这个项目?你可别忘了,你这次是来分饼的,说白了是来拿好处的,闹了半天自己还得掏钱,而且结果也不一定能成功,这可是一笔赔本生意。你们资本家什么时候改做赔本生意了?”何大伯略带调侃的说道。



李卫东则一脸正色的回答道:“咱们国家不可能一直穷下去,也不可能一直使用人力去采摘棉花,棉花使用大规模的机械采摘,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如果咱们自己不去做的话,以后被外国人抢了先,到时候这个市场又成了外国人的了!事关咱们国家十几亿老百姓穿衣服,可不能去依靠外国人!”



……



中国的农业机械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而当时成立的,还有一个农业科学院农机研究所。



后来两院合并,成立了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八十年代末,国家队科研体制进行改革,农机研究院便是试点单位,开始由单纯的科研院所,向科研经营型院所进行转变。



以当时的国情,做科研根本就赚不到钱,一个科研院所,要是没有财政拨款,根本就活不下去。



好在国家将农机局质量检验中心,放在了农机研究院,也就是说各个厂家的农机,如果想要投放到市场上去,就必须得经过农机研究院的检验,这也使得农机研究院有了经费来源。



只不过科研这种东西,从来就没有嫌钱多的时候,通过农机质量检验获得的经费,显然不能满足各个科研项目的需求,于是科研经费紧张,也成了常态化。



未来国家还会进行一些列的改革,农机研究院下属会有7家全资子公司、12家控股子公司和5家直属单位,外加是十二个基地和一个农机物流园,一年营收近百亿。



这也使得农机研究院的科研经费变得富裕起来,农机研究院也变成了集科研开发与装备制造于一体的企业。



九十年代农机研究院,显然没有这么财大气粗,经过几轮经费缩减后,各个项目都缺钱。



倪贵林作为农机研究所的一个博士后,此时正惴惴不安的站在院长办公室的门前。



此时的倪贵林,心中已然泛起一种大事不妙的感觉,他能够猜测到,自己所负责的项目,马上就要被砍掉了。



倪贵林所负责的,正是棉花采摘设备的研发。



这个项目刚刚被提出来的时候,就没有获得很广泛的认可,因为在领导看来,棉花收割机这种东西,并不是适合中国的国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