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会这么暗,核心原因还是资源匮乏,生产力没能进步到一定程度,必须节省。
这种情况下,郭氏兄弟做这样设计,留这么多灯位,是为什么?
平时如果用不上,就是浪费设计;如果用得上,就是浪费蜡烛或者灯油了……
没必要啊。
本来因为仰天楼的结构,许问对这兄弟俩还挺有好感的,但这个时候一看,觉得是不是太铺张浪费了一点,心里有点不太舒服。
但项目甲方,也就是余之成仿佛很满意。他等在场的人又欣赏了一会儿,邀请道:“一起进楼去看看吧。”
走进仰天楼,许问抬头一看,对郭氏兄弟的印象又往回拉了一点。
“拼合柱?”身边,孙博然的声音也传了过来。
许问上前,抚摸着正面那根大柱,点了点头。
这根柱子上了黑漆,看上去锃光发亮,几乎看不出来接缝。
但孙博然和许问什么水平,一眼就看出来了。
这根直径约有两尺半的巨大立柱,并不是由一整根木头做成的,而是一根拼合柱!
华夏古代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但一棵大树长成建筑用材,至少也得数十年,一些比较高端坚硬的木头,要成材更在百年以上。
房子一直在盖,成材木头不够,尤其是做柱做梁的,必须得成木大木不可。
这怎么办?
于是拼合柱应运而生。
拼合柱,就是用小材充当大材,用以承重载的一种方式。
比较常见的拼合柱,会以四根较细的圆形截面木材,通过暗榫两两拼合而成。
它结构巧妙、暗榫结构紧密,虽然是拼合而成的,但承重的能力绝不逊于原木。
仰天殿的这根柱子看上去就是普通的圆柱,但许问和孙博然都通过一些端倪,认出了它是拼合柱。
最关键的是,从这些细微的部分可以看出来,这根拼合柱的结构跟普通的拼合柱不太一样,承重性仿佛更强,这也是它的层高能达到这种程度的原因之一。
“这柱子……有点意思。”孙博然围着它转了一圈,兴致盎然地说,“可惜是暗榫,里面具体什么样看不太出来。”
“……可以看出来。”许问盯着这根柱子看了一会儿,蹲下身,用手在地上画了一幅简图。
地板是青石砖地,他手上没有沾水,仿佛是在虚空作画,指过不留痕。
但孙博然紧盯着他的手指,马上就看出来了,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真是有点妙!”
“是,郭氏兄弟,果然名不虚传。”许问看向另一边,又留意到一个细节。
上方斗拱的铺作与铺作之间,额外安排了一层木方,这就形了一个三维空间的“铺作层”。
它相当于一个缓冲层,依靠榫卯的错动承担以及分散力量,起到增强殿内结构,以及防震等等作用。
果然,另一边余之成就在介绍。
“不久之前,西漠地动,也影响到了咱们晋中。当时仰天楼刚刚建成,突然遭遇天灾,还让人紧张了一阵。结果震后过来一看,楼里楼外安然无恙,连块砖片也没掉落。”余之成笑吟吟地说着,有点得意,“可惜地动传到此处,规模已经不大,效果不算明显。要是地动再大一点……”
“余大人,这话可不好说。地动毕竟是大事,影响的不止一个仰天楼。”李溪水突然正色,打断了余之成的话。
余之成笑容敛了一下,仿佛有点不太高兴,但不悦之色只是一闪而逝,随后就笑道:“李大人说得是。”
“这郭氏兄弟现在还在吴安吗?”许问越看越觉得,这仰天楼建得确实相当巧妙,尤其是在结构方面,郭氏兄弟设计了很多细节,不少都是他在其他地方没见过的,有些甚至在现代也很值得参考。
他越看越觉得有意思,很想找到这两人,好好聊一聊,说不定会有更多收获。
“现在不在,一个月前我有事找他们,没找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