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两个月。”女师傅直接说出答案,“而且这样的作品,我现在还可以做,再大就不行了。它费眼睛,得视力好、手巧、有耐心。到现在,年纪大的干不了,年纪轻的不愿学,人越来越少。而且, 我虽然有自信,咱们手工的花边大套比机器做得更讲究、更好看、更别致。但机器省时省力省工,咱们也真比不了。但是,就冲着这讲究、好看、别致,我也不想让它失传了!”
花边大套拍的价格并不高,只拍出了一千六百块。
这很正常,它毕竟只是服装的配饰,虽然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终究还是实用性大过了艺术性。
三天时间对于花边大套来说实在太短,尤其有旁边那件两个月完成的作品做对比,就更拍不出价格了。
“不错,这价格比咱们一般卖得高多了。”女师傅倒没有什么不满意的,笑着说道。
五十多岁,是花边大套师傅的职业末期,这时候她的经验最丰富、织法最精湛,她能站到这里,也说明她是这行的顶尖人物。
这样一个人用了三天时间做出的作品,这个价格都还算高,其他织工呢?
但你要说便宜了,仿佛也不太对。这毕竟只是一个花边,普通的机械织边,十多块钱就能买到一米。
它的价值,究竟应该如何体现呢?
没有足够的价值,就算供不应求,它又应该如何存续下去?
这不仅是花边大套,也是类似这样的手工行业统一遇到的困境。
最麻烦的是,它跟香稿塑那种还不一样。它的技法复杂特殊,学习成本非常高。一旦失传,基本无法恢复。
它并非毫无生命力,国内外存在的市场与美誉可以说明。但面对这个喧扰的世界与工业的冲击,它又显得那样的孱弱无力,随时都会倒下。
这是花边大套遇到的困境,也是手工业这个整体遇到的困境。
女师傅的环节结束,她快步走下了台。
周围不少同行,里面也有相熟的,纷纷跟她打招呼。
许问离她不远,想了想,也走了过去。
“这个花边大套,我可以学吗?”
在场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他这话一出,所有人都转过了头来。
女师傅也吃了一惊,上下打量了他一下,有点不敢相信:“你真的要学?”
“是。”
“那当然没问题!”
女师傅的眼睛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