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142 实用
二个步骤是清污。



这个污迹包括很多种,表面的污垢、积灰、榫卯连接处残留的黏结材料等等。上过漆的木器还要根据表面残漆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不过这座愿者上钩雀替是典型的东阳木雕风格,原木原色,没有上漆。



第三个步骤是补配。



这也是这次修复最难的一项,许问在此之前对这个步骤所做的准备工作也是最多。



他把前几天费尽心力画好的图纸也放在盒子里一起带了过来,现在小心拿出来打开,细细观看。



通过连天青收集的画册,许问现在对孙博然的雕刻风格有了相当的了解。这种了解充分地体现在了图纸上。



一张长达三尺的图纸卷轴,他几乎把这座雀替的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各项细节全部补充描摹了出来,非常完整。



现在他杨木巧也几乎大成了,对着图纸进行补充雕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为什么荆承会觉得他的能力还不够?



他看了很久,直到最后,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仿佛都从纸上飘了起来,映入了他的脑海里。



他深吸一口气,移开目光,拿起旁边早已处理好的黄杨木。



木屑簌簌而落。



黄杨木硬而细密,木纹不明显,手感跟软木完全不同。



坚硬的刻刀游走在木质上,看着形状渐渐浮现,有一种异样的成就感。



木材雕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打粗胚,第二步才是精雕细刻。



许问心里有底,很快就完成了前一步工作,小半个太公像以及后面丰富的背景大致形成了一个轮廓。



他目光专注,全部精神凝结于手中的工具之上,仔细感受着黄杨特有的质感。



他换了把刻刀,开始进行更细致的工作。



姜太公坐于水畔,空钩无饵,悬于水面之上。水中游鱼成群,形成一个非常立体的形象,却隐约有上钩的迹象。



轻风拂过,太公的头发和衣角随风飘扬,更加增添了生动的气韵。



许问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杨木巧,了解了杨木雕刻的全部基本刀法。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基础手法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



起先他做得不是很流畅,偶尔还要停下来想一想,但渐渐的,这一切好像融汇贯通了一样,木屑落下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线条与切面不断出现,共同组合成全新的形状。



许问先雕背景,然后集中到太公身上,从下到上,先刻姿态衣纹,最后才描绘他的长相。



不知为何,许问流畅的动作越来越缓慢,最后,当刻刀来到太公的脸部以及眼睛的时候,刀尖突然停了下来。



许问看着即将完成的成品,深深皱起了眉头。
(2/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