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45章 光伏产业
场。



要知道火电的生产成本是0.38元/度,而当时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1元/度,换句话说,企业每卖出1度电,国家还要倒补贴0.62元!



这种为全民服务,但吃力不太好当冤大头的事情,恐怕全世界也只有华国干的出来了,或许华国还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宏观来看,身在种花家,当今绝对是地球上最幸运的国民了。



当然,国家层面也不是在干赔本买卖,随时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会逐渐下降,最终发电成本会降到火电成本之下,那时光伏发电的优势将会超越一切能源,爆发出巨大的前景。



不过这要等很久,起码10年以上,国外资本是等不了的,但天朝的格局不是一般的大,向来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有些事哪怕巨亏1、20年也会去硬着头皮做。



而在国外,大概是03年开始,西方世界的环保斗士们终于熬出头了,纷纷叫嚣着要搞清洁能源环保,并渐渐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在此压力下,或者说为了获取选民们的支持,西方国家不得不开始重视污染和环保问题,纷纷上马清洁能源项目,以至于光伏产品的国际需求量暴增。



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内扶持,国外助攻,再加上天朝拥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国际市场占有率一下子就做到了90%以上,垄断了全球光伏市场。



但这其中有个很严重的隐患。



光伏产业作为集光学、电磁学、半导体、机械、化工等为一体的高新产业,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含量较高。



而当下的华国光伏企业,在产业链上游缺乏制造工艺,诸如多晶硅、单晶硅、硅片、光伏玻璃等生产技术,90%是在西方国家手里捏着,下游产业链又缺乏电站技术,90%的销售市场是在海外。



比如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国内半导体芯片产业,这个前世路人皆知。



总而言之,华国的光伏产业产品,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游,即光伏组件这一块,因为这一块没有什么技术,纯粹靠人力劳动……



靠人力换资源,再用资源换技术,是这个时代几乎所有华国企业的必经之坎,无可厚非,所谓的“中国制造”一开始其实是“中国加工”,赚取的只是低廉的加工辛苦费,真正赚钱的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全都捏在外国企业手里。



但是,“国际市场占有率高达90%”这一噱头着实耀眼,而且哪怕只是那点辛苦费,也让顶着“高新科技”帽子的华国光伏企业们捞了不少钱,2005年-2007年短短3年时间,已经有十二家光伏企业赴美上市!



所以华国的光伏企业们就飘了,疯狂加开生产线,其他企业看到这玩意赚钱,又有国家扶持,也一窝蜂进入这个行业,结果短短3年时间,国内就有了上千家光伏企业。



其实如果日子就这么一尘不变地过下去也没啥,但国外相关企业以及国际资本们,岂会对此视而不见?



国际资本讲求的是强盗逻辑,尤其是西方资本。



其大致套路一般是:先用技术碾压你,比如收取高昂的专利费或是技术封锁,如果技术上压制不住,那就把你赶出市场,比如反倾销、关税等手段,如果这也不好使,那就直接打劫,甚至不惜发动战争。



不过在此之前,如果技术和市场都在他们手里的话,还有一个套路:用金融手段洗劫!



西方资本,玩金融那可是祖宗级的,而国内这些光伏企业,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既幼稚又单纯。



在国际市场上,国内光伏企业犹如一头走在沙漠里的水牛,愚笨好欺负,肥美又可口,于是自2005年开始,从华尔街到伦敦、法兰克福,国际资本们全都盯上了这头水牛,并十分有默契地定下了一致的目标:围猎华国光伏产业!



于是这些国际资本借着光伏产品市场需求量暴增的机会,将多晶硅、单晶硅等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暴拉,如多晶硅的价格,就从2005年的40美元/千克,涨到2008年500美元/千克,暴涨十二倍!



而只是作为中游加工商的国内光伏加工企业,上游技术和下游完成品都不在自己手里,自然就没有定价权,再加上国内上千家企业内部恶性竞争,最后不得不陷入了高价收购原材料,低价卖出加工品的怪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6)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