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句话,都是平头百姓,升斗小民,发现那么多问题有什么用呢?解决不了的。
那怎么办?
干脆做减法,把你的思维和智慧降一降,行动起来,选一条差不多的动起来,失败了起码还赚点经验呢!
(有个好爹、生在罗马的除外,怎么选怎么有理。)
难得糊涂不是装傻!装傻没用的,依旧清醒就依旧痛苦。
有的时候,需要你真傻!
一个和尚抬水喝,不需要思考。
两个和尚抬水喝,需要的是合作。
三个和尚没水喝,因为三个人都清醒地发现了问题,可是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有些人可能认为自身的条件很差,认为我没有一个好爹给我托底,认为我输不起,必须小心翼翼。
网络上贩卖的各种焦虑、各种成功学,也在传达一个信息:穷人要活的谨慎,你输不起!
所以,就涌现出了所谓的“丧文化”,出现了“躺平”这个词。
出现了“唯机会论”,出现了“时代不友好,社会不给活路”的论调。
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青春的迷茫与多愁善感就是年轻人的符号。
可以说,从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身上都能看到一些影子,恨天恨地,前途渺茫,起巨丧的网名,贼伤感的QQ签名儿,辍学游荡,网吧里打游戏,恨不得世界明天就爆炸。
比当下更恶劣的是,还招猫逗狗,打架斗殴呢!
只不过,没有当下这么突出、这么庞大的网络舆论罢了。
那个时候“丧”的更颓废,只不过不叫躺平,叫……
扯远了。
真的输不起吗?
也许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都无权评价别人的选择是错还是错。
而且,还有更残酷的呢!
就是:我们瞄准的那些输得起的、有个好爹的、容错率高的同龄人、竞争对手们,他们不但输得起,他们还比普通人更有优势。
他们大多能接受系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还包括家庭。
他们之中,除了少数二百五误入歧途,大多数很小的时候就完成了金钱、方向和人的统一。
他们有我们不具备的试错资本,有远高于我们的视野和认知能力,以至于培养出很好的思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不是听上去很绝望?差距太大了!
一个农村中学出来的孩子,初中毕业,也许只学会了一些基础英语。可是京城的孩子,他们的英语水平完全可以应付高考了。
一线城市,名校和贵族学校的高中生,基本都掌握一门甚至多门课外技能,而乡镇高中生连基本的书本知识都没吃透。
这已经不仅仅是阶级跃迁的问题了。
穷人似乎想改善生活,想实现稍好的生活要求都很困难。
这个逻辑是正确的!
当下年轻人确实艰难,无可厚非。
可是,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比上面更残酷的逻辑。
那就是:这个世界从不怜悯弱者!
它不会因为你的沮丧、你的无助、你的悲惨命运而偏袒任何人,甚至会落井下石地踩上一脚。
包括,很多人呼吁、展望、希望ZF可以改善这样的局面,给普通人一点机会。
可实际上,别说内忧外患,无暇兼顾。
就算可以兼顾,机会也不是给弱者的,而是给弱者之中那些不甘于落后的奋进者的。
所以,上天留给普通人的选择其实不多,唯有拼搏,尚有一线生机。
……
信息时代,信息被赋予了更高的效率,更强的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