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符号,不是雾霾,而是人性的仪式,结尾竟然看到《辛德勒名单》一样的救赎。通俗感人,上海电影节首映哭倒一片,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社会意义加分,或许《我不是药神》之于中国,就像《摔跤吧爸爸》之于印度吧…能看到就不错。“其实只有一种病:穷病!”
“电影能做到的好,这部电影都做到了。剩下的是这个时代不让它更好。在我们刚刚经历过的时代巨变洪流之中,有无数这样的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艰难生存着,同时在竭力不丢失他们的灵魂。终于有这样一部电影,让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看到善意,看到希望。希望这部电影也能被这个时代善待。”
“从剧作摄影到导演技巧都堪称典型的电影学院风格,不过组了个酷似初代复联的队伍也是蛮有趣的。徐铮和张意大概要横扫各种表演奖了。片子能过审已是不易,有些剧作合理性,具体导演手法和意识形态面向上的问题也就不太好去苛求了。想一想觉得还是值得为这部片吹一波的。”
通过药神的现象级表现,孟轻舟的导演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尽管他不怎么在乎;
特别是药神在国际上也得到了不错的评价,IMDB给出了7.9的高分,这是一个很高的分数了;
不过就像北电周影教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说的那样,《我不是药神》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不是他拍的有多好,而是触及了普通人对于现实中不公的共情;
外国人尤其是欧美白种人,也许觉得《我不是药神》是部好片子,并给出较高的评分;但不意味着外国人会对《我不是药神》产生共鸣和认可。
对于绝大多数外国人来说,他们看待《我不是药神》就像看《红高粱》《秋菊打官司》《三峡好人》《盲井》之类的片子一样。
他们看到的是中国人穷、苦、没人权、看不起病等等,他们会带着高人一等的视角去审视这类的中国影片。
因为这类影片带给了他们“白人优越感”,觉得自己就是比中国人高人一等。
他们会《红高粱》《三峡好人》这类的影片给予好评,甚至颁个电影奖项,但是他们会对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内容产生共鸣吗?绝对不会!
我们中国人会对《我不是药神》产生共鸣,那是因为这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中国人身上的事情。欧美人觉得,自己买得起抗癌药;印度人觉得,自己能够随便买仿制药,非中国公民很难产生如此的共鸣。
没有共鸣,也就难以把热度进行扩散,并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认可。顶多当个猎奇电影观看。
就像印度那些反应现实问题,比如造厕所、造卫生巾、女儿摔跤、报复**之类的题材电影。我们中国人看了也许会给电影打个较高的分数,但是看过之后会产生认可和共鸣吗?
恐怕不会!大部分中国人看完那些印度现实题材电影后,感慨最多的就是“印度好落后”“印度好野蛮”“印度女人好惨”之类的,但是绝对不会产生“我们也有厕所问题、**问题、女人卫生巾问题”之类的共鸣和认可。
还好孟轻舟不是一般的导演,即使拒绝了所有的采访和节目,也没几家媒体敢于嚼舌;
在药神票房破30亿的当天,芭莎也对外公布了参加2017年慈善夜的名单,看到杨小狐、柳茜茜、赵小骨她们会出场时,粉丝们兴奋了,各家媒体也仿佛是打了激素;
“不容易啊,好几年没看到蜜蜜她们一起出席活动了!”
“你们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她们今年会参加,难道是有什么大事会宣布?”
“内地娱乐圈要说做慈善,谁能和紫萱她们比,那个城市没有风华学校,孟轻舟今年还捐了两个亿给基金会呢!”
苏茫也鸡贼,直到慈善夜的前一天,才再次宣布孟轻舟会参加,这是把老孟当吉祥物了;
紫萱她们提前到了魔都,老规矩,爷爷奶奶接手了几位孙子孙女,而孟轻舟下了飞机就被刘思思给接管了,一脸委屈的看着他;
“怎么啦?”
“你说呢,蜜蜜她们商量好了,每个人拿一只手镯出来拍卖,然后自己买回去,我怎么办?”
思思当然不是向老孟要礼物了,妹子不差钱,可当她从小狐那听说,她们拿出的项链是孟轻舟几年前定制的,思思心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