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89章:三人组不约而至
你这眼光也太准了吧,知道太平轮首日票房是多少吗?”



老孟刚想点只烟,被身后的紫萱拍了一下,无奈的放下烟盒:“寻龙诀要赶在贺岁档上映,后期就至少要4个月,还要宣传,我哪有时间关心票房!”



“630万,小马和华艺四家公司血赔啊!”



万倩对票房这些不关心,不过刚从影院出来,还是说了一句公道话:“画面真是精致美妙,色彩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剧情平淡了点,不过章子亦的表演真的张力十足,总体来说,是独立而完整的下部!”



老徐估计了解些内幕,在万倩说完后,微一摇头:“电影字幕你们看没看,这次的剪辑是徐科,如果还是吴白鸽,嘿嘿,那就不好说了!”



电影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艺术或者娱乐形式,个人的优劣评判很可能会错,但群体的评判几乎不会犯大错。



《太平轮之彼岸》不仅是被上档已久的捉妖、大圣、煎饼老三强各路吊打,也被同期公映的《王朝女人》和《迷城》全面甩开,甚至从现在的轨迹看,它下档时的成绩很可能还抵不过赛尔号大电影。



如果《太平轮》是一部纯粹的”文艺片“,还能有借口为如此低下的票房辩解,但它恰恰又是把”巨轮沉没的大场面“、”战火分飞时的凄美爱情“以及”全明星阵容“等等作为宣发主调的”大制作“——事实上,以不计宣发环节的纯制作成本来比较,《太平轮》应该是华语片至今为止投资最大的商业电影。



《太平轮之彼岸》之所以如此惨败,首先是对忠实观众的”背叛“;



众所周知,”太平轮之彼岸“其实是电影《太平轮》的下集。而看过,或是看过剧透者都知道,在这部下集中,吴白鸽创造了系列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先例——花了整整三十分钟在交代上集内容!



从吴白鸽及制片方的角度出发,在上集票房大败后,从商业角度考虑,要挽回亏掉老本的结局,就不能把下集的基本盘局限在观看过上集的观众中,这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理解。但是现在这种做法,明摆着完全无视了已经看过上集的观众的利益——没有任何正常观众会乐意观看半小时之久的”前情回顾“——太平轮(上)虽然票房失利,但也有近2亿。即使按40元张(平均到全国来说应该是偏高偏保守的)计算,还是有约500万人次的观众去年进影院支持了吴白鸽,然而他们被毫不犹豫的抛弃了。



然并卵,把“上集当预告片,把下集当独立完整电影”的手段,显然没能讨好到任何一边(看过或未看过上集的观众),不管如何替吴白鸽吹嘘“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无论徐克重新剪辑的手法如何老辣,太平轮(上)剧情设计上空洞、虚假以及大而无当,即使浓缩在三十分钟里仍然是难以掩盖的。而前三十分钟的败笔已经足够让大多数观众给这“太平轮.下”下一个“玩人”的判断了。



其次是宣发对观众的欺骗。



有影评人这么总结太平轮之彼岸,“80分钟开船,105分钟船撞了,115分钟船彻底翻了,130分钟结束”。



ok,写影评时对此可以很轻松的为吴白鸽开脱——《太平轮》全片的奥义在于“太平”而不是“轮“,吴白鸽要讲的是1949年大时代之下的小人物如何竭力挣扎求“太平”,太平轮船难本身的悲剧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载体。所以不但上集没开成船,到了下集,船上和沉船戏仍然是次要的部分,也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然而对于观众来说,感觉整部片子头重脚轻,感到自己被吹得天花乱坠,实际根本才五毛钱特效的夸大宣传骗进影院,完全是再合理不过了。



另外,看到有人拿史上太平轮出事沉没的时间确实很短来替电影辩解,拜托,就吴白鸽那么喜欢玩镜头下极度放慢时间,爆炸时盯着白鸽拍的名声,“真实时间”很短是”电影时间“短促的理由?



再次,从原初来说,整个剧本对时代背景和剧情发展的基本设定与脉络,在“和稀泥”表面下就相当不正。几乎男神一般的国民党将军,在败局已定时仍绝对忠于职守的士兵,原日籍的台湾医生,跨越残酷战争的中日恋人。



确实,不能说这些在历史上都没有原型,但是把他(她)们集中在一部制作中,然后使用“彼岸”这种意味深长的词汇……



即使是圈外人,大概很多人也知道吴白鸽实是“台湾女婿”,早就有过公开“就是要用大陆资金捧港台明星”的豪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