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懂摄影,有的可以拉来投资。
也出了不少好艺术作品,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
港圈效应就更明显了,直接创造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吴宇森这些是在好莱坞那样的工业区算是证明过自己的,也传帮带了一批人。
当然,后来这些圈子就变味了。时代使然,八九十年代人们普遍都有诗和远方,新世纪我们都物欲了很多,人也长大了。
最不受待见应该是排外和垄断,这也是圈子不可避免的宿命,基因属性。
然后就是娱乐产业化之路开始了。
以前是靠各个电影大厂给资源,说白了大多是官方资源。这些圈子里的人物刚好与官方有着联系,或者说继承,他们也是靠这个坐大的。
随着民资进入产业,数不清的娱乐公司诞生了。有一段时间不是流行说煤老板拍电影吗。
最初阶段这些民资还得依附于某个圈子完成资源和原始发酵,比如华艺与京圈。
突然发现拍片不差钱了,官方也不是资源的主要输出商了。这些圈子第一次遭受冷遇,甚至沉寂了几年,大佬的号召力也不及从前。
娱乐产业的工业化在中国是飞速成长的,有钱嘛,先买,然后自建,曾经依赖的老爷教父就不重要了。
圈子命运最大的转折应该是互联网平台的崛起,移动端传播份额的巨增。
把市场做大做精细了,饼一大,就不再有那么多人要大爷的赏饭吃了。
大不了从网大做起,能赚钱,说不定哪天就混出头了。
这些曾经封闭式的圈子也开始走出大宅院,走入市场。圈子的规则最终扛不住市场的规则。
那些曾经神坛上的大佬,哪个没在市场里摔过跟头。总体来说是好的,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话语权不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