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零二章 蒸豆包
捆书信,嘴里哼哼着曲子,又溜达回米碾儿,就是这曲子有点不大应景,要是叫大姐夫听到,没准会训他: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



等把黄米都粉完之后,再次跟二彪子汇合,小哥俩都满载而归。



二彪子去粮库那边转了一圈,就捡了满满一大土篮子,那里有不少卖粮的牛车马车呢。



他的挎兜里还哗啦呱啦的,刘青山一听,就知道肯定是捡的马掌钉,估计是给弟弟玩的。



回到家,刘青山拿了个黑色的大陶盆,把黄米面发上了。



和面是最累人的活儿,必须刘青山上阵,他攥着俩大拳头,在盆子里使劲怼。



即便他这段时间身体素质提升不少,一波搓揉下来,也累得满头大汗。



最后两个黑陶盆都快装满了,并排摆在炕头,上面用被子盖上,至少也得发上一宿。



发面很关键,这一晚上,林芝起来查看好几次,要是发大劲儿了,面子会发酸,那蒸出来的豆包就很难吃。



其他人也没闲着,大锅里早就烀上饭豆子,烀熟之后,用杵子捣碎,然后抟成一个个小圆豆馅。



就连老四老五都跟着抟豆馅,还不时往嘴里塞一个。



等到第二天开始包的时候,奶奶也过来帮忙,还来了几位婶子大娘,以及其她大姑娘小媳妇的,一起跟着忙活。



刘青山一瞧这画面,立刻就来劲了,又把照相机取出来,咔嚓咔嚓给照了几张,并且许诺等洗出来之后,一人给发一张。



这下帮忙的人都乐坏了,这年头想弄一张照片可不是容易的事。



包好的豆包,一个挨一个的码到锅里,必须都挤着点,不然就全都趴了。



正因为如此,当车里人太多的时候,人们就喜欢用“装豆包”来形容,就来源于此。



豆包不爱熟,所以要多蒸些时间,最少也得四五十分钟吧。



为了防止锅盖不严实漏气,锅盖上边还要苫上一条大麻袋,捂得严严实实的。



等到下午放学的时候,正好第一锅豆包也熟了,掀开锅盖,嚯,好家伙,里面黄澄澄金灿灿的,瞧着煞是喜人。



大伙就围着锅台起豆包,通常都是两个连在一起,为了防止烫手,还得不时蘸点凉水。



“吃豆包,吃豆包。”



小老四饿了,跟山杏都拿着饭碗,在锅边嚷嚷,碗里还铺着一碗底儿雪白的白糖。



“烫着呢,先晾一会,还有啊,不许用筷子敲饭碗!”



大姐刘金凤扒拉一下小老四的天线辫子叮嘱道。



老四歪着头想想:“那我也蘸着凉水吃,就不烫了。”



这时候,奶奶接过话茬:“彩凤,那就更不行啦,会把肚子烫坏的。”



接着奶奶就开始讲古:“说有一年刚开春,一户人家正蒸豆包呢,就听外面有人嘭嘭嘭敲门,从门缝一瞧,你猜怎么着?”



“是谁来串门啊?”



老四还天真地问呢。



“原来是一只黑乎乎的大熊瞎子!”



“啊?”



老四吓得差点把饭碗扔地上,然后就听奶奶继续讲:“把这家人都吓坏了,就把豆包外面蘸了凉水,往外扔。”



“黑瞎子刚冬眠出来,正饿着呢,就往肚子里吞豆包,豆包外面凉丝丝的,可是里面却还是烫的,最后把黑瞎子给烫得嗷嗷叫,活活给烫死啦。”



没等奶奶讲完了,小老四就把饭碗往菜板子上一放:“不吃了,我再也不吃豆包啦!”



大伙都被她的样子逗得哈哈笑,奶奶都笑出眼泪来:“吃吧吃吧,这会儿已经凉了,正好吃呢。”



老四这才美滋滋地吃起豆包,山杏也夹了两个,蘸了蘸白糖,送到刘青山嘴里。



甜丝丝,软糯糯,里面豆馅也香,母亲蒸豆包的手艺还真是绝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