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上,刘青山帮他们指引了方向;在经济上,也进行赞助。
他和刚子,现在恨不得早点回去,大展拳脚呢。
既然如此,刘青山也就不再挽留,去爷爷家拎回来两瓶虎骨酒,然后就趴在靠边站上,转着钢笔,给读者写回信。
靠边站的另外一边,是老四和老五,拿着铅笔在写作业。
这种情形,基本上每天都会上演,毕竟刘青山总会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功课。
不过呢,今天老四发现,哥哥有点和往日不同,捏着钢笔,迟迟写不出一个字来,于是就问:
“哥,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杨老师有一本字典,好厚呢,比咱家的字典还厚呢。”
家里有一本老字典,上边还带着不少插图呢,一些动物植物和物件什么的,都画在上边,适合小孩子用。
杨老师,对,老姐会教学生唱歌,没准会识谱。
刘青山也受到启发,很快就把杨红缨给请来:“老姐,帮帮忙吧。”
听刘青山说了一下之后,杨红缨也奇怪:“三凤,你不会谱曲,怎么把这首歌唱出来的?”
“俺就是自个瞎哼哼。”
“那你先给老姐瞎哼哼一遍。”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凤……”
听完之后,杨红缨琢磨了好一阵:“你这歌怎么感觉怪怪的,好像哪里不对劲?”
刘青山可不想跟她讨论什么三观正不正的,只是催促她帮着谱曲。
杨红缨还真是厉害,听着刘青山哼哼几遍,就把谱子被扒下来。
刘青山这才乐呵呵地给读者写回信,这也是高文学要求的,在当时,作者对待读者的态度,还是非常端正的,当然,反过来更是如此。
一边参照读者的来信,一边写回信。
从对方的字迹来看,还真可能是一位女读者,因为字迹比较娟秀。
还有名字也比较女性化的名字:玫瑰。
虽然这个很可能是化名,但是大老爷们,估计也不会用这个名字。
在来信中,这位玫瑰读者除了要歌谱之外,还说自己在电影学院读书,是导演专业的,对小凤儿这部小说很钟爱,希望以后能改编成电影等等。
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种潮流了,很多知名作家的小说,都曾经搬上银幕,比如人生、红高粱等等。
如果大姐夫也能享受这种待遇,刘青山当然求之不得,也就在回信中鼓励几句。
等刘青山好不容易写完回信,结果嗖的一下,信纸就被人抽走。
刘青山忍不住朝杨红缨翻翻白眼:“老姐,私看他人信件,是很不道德的事。”
先前还逗大姐夫呢,回信要经过大姐的检查,结果一转眼,就检查到他头上了。
“我这是政审,履行当老姐的职责,避免你犯错误。”
杨红缨义正词严地说着,浏览一遍信件之后,这才还给刘青山:“算你过关了。”
刘青山撇撇嘴:“俺咋觉得,这头上又多了一座大山呢,不是早就把三座大山都推翻了吗?”
“反了你呢!”
刘金凤和杨红缨异口同声。
而刘青山,则只能规规矩矩看书自学,跟对面那俩上小学一年级的,一个待遇。
小老四还偷偷朝他挤眉弄眼的,你说气人不气人吧?
到了晚上八点多钟,外面天早就黑了,爷爷刘士奎过来睡觉。
这个点儿,别人家早就睡了,大晚上点灯熬油的,费电啊。
农村的电字儿,各种乱七八糟的损耗都加上去,一个字儿都需要好几角钱,一般人家,真舍不得用。
大大小小的女人也收拾一下,去东院儿睡觉,刘青山刚要上炕捂被,就听当院传来小老四的一声尖叫。
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