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凉如水,夜风吹动得东窗的几丛翠竹沙沙作响,后宅廊檐下悬着的灯笼随风摇曳,忽明忽暗的彤彤烛火,晃出一圈圈柔和的光芒。
室内,萧颖那张国色天香、白璧无瑕的脸蛋儿上,映照出柔婉温润绝代姿色。她本就是雍容华美的品貌,此刻一袭轻薄的米色罗裙,云鬓挽起、姝丽难言,这种丽色纵是比之风华绝代的萧皇后都不逊色,只是还缺几分丰腴有致、成熟美艳的风韵。
“大娘,我的绣品是不是很丑?”见大娘子正认真的端详着自己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绣品,裴淑英面红耳赤的问道。
相对于萧颖、柳如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绣品,她的绣品实在一言难尽、不堪入目,瞧瞧人家绣的龙、凤、蟒仿佛活了似的。
再看看自己绣出来的金乌,实在是惨不忍睹,要不是这所谓的金乌是自己所绣,恐怕就连裴淑英自己都认不出来。
实在是太尴尬了。
萧颖看着手上胖嘟嘟的鬼东西,差点喷笑出声,不过她毕竟是见过婆婆的绣品,所以裴淑英绣的东西算是好的了。
萧颖看柳如眉、裴淑英的绣品,倒不是检查她俩的“功课”、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他们四口子以往的正装都不能穿了。原因是杨广觉得现有的服饰体现不了汉家王朝泱泱气度、体现不出汉家王朝服饰之美、文明之深厚,于是颁布了新的服饰令,令宫延内外、朝野上下摒弃以往的服饰规则,令天下“宪章古制,创造衣冠,自天子逮于胥皂,服章皆有等差。”制定了严格的服饰等级制度。
皇帝根据不同场合戴通天冠、远游冠、武冠、皮弁等,皇帝戴的通天冠,上有金博山等饰物,皮弁也用十二颗珠子(琪)装饰,并根据珠子的多少表示品秩高下。
文武百官朝服绛纱单衣、白纱中单、绛纱蔽膝、白袜乌靴,所戴进贤冠以官职品级分高低,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二梁、五品以下一梁,谒者大夫戴高山冠,御史大夫、司隶等官职载豸冠。祭服玄衣纁裳。男子官服,单衣内襟领上衬半圆形的硬衬“雍领”。戎服五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下绯与绿色、小吏青色、士卒黄色、商贩皂色。
官方认准的官服款式以流行的裤褶为主,这种着装标准就是折领、窄衣、大袖,下着大口裤,并多在膝下束带。
而官员“下班”以后就可以随意了,只要服色、佩饰对得上自己的社会等级,既可以身穿官服的款式,也可以身穿衣袖窄小的圆领袍服、腰束革带、头裹平头小样巾、足穿软靴。同时还有魏晋的宽衣大袖、长裙高履服式,以及行动方便的窄袖衫襦等等款式可供选择。
庶民也是如此,只要他们服色对、只要不是官服的款式,其他的,尽皆随意。
至于女性的服饰方面,皇后正制有袆衣、朝衣、青服、朱服;其他的诰命夫人同样按照品级颜色、佩饰、图案区别,款式上,并没有太多限制;而宫女和命妇的贴身婢女则穿半臂,下着十二破裙,又名“仙裙”,民间妇女穿青裙……
与此同时,杨广又令群臣、百姓从此不能再用明黄色,明黄色从此成为皇帝专用颜色。
皇帝之下,王侯和三品以上官员的服色为紫,衣带为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配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配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配铜带;庶人服是土黄、白,配铁带;包括家奴在内的奴隶阶段只能穿黑衣、佩黑带。
这一规定使各个阶层在服饰上得到了区分,正式形成由明黄、紫、绛(朱)、绿、青、土黄、白、黑的服色体系。在规定之中,各个阶层的人只能使用本级和下级的服装颜色,不能用自己级别之上的服装颜色。
这倒不是杨广特立独行、瞎折腾,而是自古以来,服色就有严格的区分,只是自五胡乱华至隋这段时间之内,汉家文明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胡风盛行于世、大行其道,方方面面都出现了胡风压制汉文化乱象。
大隋立国之后,杨坚一直致力于恢复汉文化,他为了体现大隋子民是世上最优秀的种族、为了让大隋百姓以身为大隋子民为荣,不准入境的、不在民籍的胡人穿汉家服饰,任由他们在闹市之中受到汉家百姓指点、使他们在嘲讽之中以自己不是隋人为耻。
所以杨广在服饰上的改革,其实是进一步规范,从服饰上扭转文化上胡重汉重的局面,同时,这也是封建王朝的大势所趋,并非是某个皇帝根据自己的喜好、刻意去追求华美和形式上的统一。
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