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势夏用之
五势。大坐斜身,用力偏敌如排山势,极力去腰脊风冷,宣通五藏六腑,散脚气,左右同,补心益智。
六势。以一手按陛,一手向上,极力如托石,去两脇间风毒,治心藏,通和血脉。左右同,闭气为之,十二月俱依此尔。第一势後,便行此法。
七势。常以两手合掌,向前筑去臂腕,淘心藏风劳,宣散关节。左右同,皆须依春法尔。
补脾藏一势季夏用之
八势。端身正坐,舒手指,直上反拘,三举,前屈,去腰脊脚膝痹风,散膀胱气。前後同,至六月十四日已後用之。
补肺藏三势秋用之
九势。以两手抱头项,宛转回旋俯仰,去脇胸筋背间风气,肺藏诸疾宣通,项脉左右同,依正月法。
十势。以两手相叉於头上,过去左右伸曳之,十徧,去关节中风气,治肺藏诸疾。
十一势。以两手拳脚胫十馀徧,此是开胸膊膈,去脸中气,治肺藏诸疾,并依正月闭气为之。仍叩齿三十六通应之。
补脾藏一势季秋用之
十二势。九月十二日已後用,补脾。以两手相叉於头上,与手争力。左右同,治脾藏四肢,去脇下积滞风气膈气,使人能食,闭气为之。
补肾藏三势冬用之
十三势。以两手相叉,一脚踏之,去腰脚拘急肾气诸疾、冷痹脚手风毒气膝中疼痛之疾。
十四势。大坐伸手指,缓拘脚指,治脚痹诸风注气、肾藏诸毒气、远行脚痛不安,并可常为最妙矣。
十五势。以一手托膝反折,一手抱头,前後左右为之,去骨节间风,宣通血脉、膀胱、肾气、肾藏诸疾。
补脾藏一势季冬用之
十六势。以两手耸上,极力,三徧,去脾脏诸疾不安,依春法用之。
右已前一十六势,并闭气为之则妙也。此导引後一千年中,有道首大扬道气,於宫商角徵羽,唱阅後多士矣,共八百众,於二鍊後四元内,相次飞升矣。一鍊五百年,二鍊一千年。俗以十二年为一周,道以十二年为一纪,一元六十年,四元二百四十年,道为世矣。
灵剑子引导子午记
许旌阳述
夜半子少阳之气,生於阴分,纡伸转掣。
《混元经》:戌亥子三时,阴气生而人寐。既寐即气滞於百节,养生家睡不厌缩,觉不厌伸转掣,务令荣卫周流。
鼓腹淘气。
《淘气诀》:闭目仰面,停两手於乳间,侧立两膝,举腰背,鼓气海中气,使内外转,呵而去之,不使耳闻,一九二九止。凡欲服气,须淘转呵出,独令宿食消化,故气出尽,然後始可调而服之。服气人睡觉,。乾舌涩,是五脏热,即大开口,微呵数十遍,侯喉中津液出,是热退而五脏凉矣。
踊身令起,平身正坐,两手叉项。後仰视举首,左右招摇,使项与手争。次以手攀脚,稍闭气,取太冲之气。
太冲二穴,在大指本节後二寸,骨罅间陷者是。
在挽如引弓状,右挽亦如之。
《大洞真经·按摩篇》:叉两手乃度,以掩项後,仰面视上举首,使项与手争,为之三四。令人精和血通,风气不入,能久行之无病。毕,又屈动身体,伸手四极,反张侧掣,宣摇百关,为之各三。《华陀别传》云:人身欲得劳动,但不当自极尔。体常动摇,谷气得血脉流通。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形体亦然。真人导引,盖取诸此。《元道经》云:元气难积而易散,关节易闭而难通。故修生之士,以导引为先。
气息平定,内视神官。
眉间一寸为明堂,深三寸为洞房,上入三寸为上丹田泥丸宫,中丹田为绛宫,下丹田为气宫,各有神人,故曰神宫。
叩齿及牙,
先叩齿当门,小呜。後叩大牙,大呜。《真诰》云:叩齿所以警身中诸神,神不得散,则鬼气不得侵。
捏目四訾。
《太上三关经》:常欲以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