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得众人依然不信,目光一定,继续追问念生:我记得你还说过,你是在听到马的嘶鸣之后才起床出去察看,你可不可以再把你当时察看到的情形给大家讲一下?
念生看了一眼郑褒,方才点头回忆道:我听到马嘶声后便爬了起来,发现匈奴人没在帐内,这才连忙出帐去寻,刚好看到匈奴人翻身上马,正要逃跑。
也就是说,从你听到声音,到你出帐,有一段时间的功夫,按理来说,在这段时间里,匈奴人完全应该已经跑出一段距离才是,可是为什么,他才翻身上马呢?难道说,他还没上马,马就开始叫了?
这一连串反问还真把众人问住了,司马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都能想明白的道理,他们不会想不通,可是即便如此,大家还是一脸难以置信的样子。
这时另
一个亲随站出来道:也许因为昨晚夜黑风高,念生一时情急没有看真切呢?念生你再好好想想,是不是这样?
念生陷入苦忆,没有答话,司马景发现此时就连郑褒也是一反常态的样子,心中大概能够猜到,定是对于匈奴人的偏见使得他们过于盲目,宁愿相信最简单的臆测,也不愿相信眼前的事实。
司马景并不怪他们,这样的事情换作他也未必能够一下子反应过来,而且刚开始的时候他也首先怀疑过浑弹,当即微微一笑,不等念生说话,胸有成竹道:还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匈奴人是往北跑的,而他的家在并州,此地又出五部匈奴之地,他往北跑是何目的?
他这么一说,被众人选择性忽略的问题越加明显,是啊,他虽然是匈奴人,可家在南边,为什么要往北跑呢?更何况如果他要跑的话,为什么拖到现在?
郑褒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认同道:如此说来,此事确有很多疑点,若非主人明察秋毫,就连老奴都险些信以为真。
明公念生一脸惭愧,正想道歉,郑褒对他摆了摆手,用征询似的口吻问道:那么主人以为,现在应当如何是好?
经过郑褒一说,舆论的风向已经有所改变,司马景正好顺理成章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一定还会回来,为今之计,唯有守株待兔,以逸待劳最好。
郑褒嗯了一声,继而转头对众人道:大家都听到主人的话了,那咱们就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吧。
人群虽然仍有许多疑问,但是郑褒既已发令,只得慢慢散去,生火的生活,做饭的做饭,收拾东西的收拾东西。
一场潜在的冲突总算得以化解,但司马景却仍然不敢大松一口气,因为他虽然证明了浑弹不是逃跑,但他并不知道浑弹是否还会回来,而更可疑的是,还有一件事他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他已经大致猜到,念生听到的那声嘶鸣,应当不是来自浑弹的马。
也就是说,昨夜极有可能是马匹受惊,才导致了浑弹的挺身去追,那么在他们的马队里,应当还有一匹马不见,这一点他只需要走走看看,就能很快知道。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件事和昨晚上的刺客,是否又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