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二、流离(下)
道:道姑阿姨,一个人呆在偌大个房子里本身就挺怕人的,更别说是在山上。我家的茶园就在半山腰上,那里搭了一个小茅屋,一般我都不敢去那睡觉,就连哥哥也得爸爸陪着才能在那过夜的说道这,不自觉间又想到以前的事情,顿时觉得有些黯然。



那道姑也有所触动,不想多加怪责,叫住了那大黄狗,领着三人找了块干净点的地方坐下,吃些干粮充饥。三个小孩都差不多年纪,刚开始相互间有点腼腆,慢慢地话就多了起来,温家兄妹俩瞧着这小女孩亲切可人,直接和她讲了家里最近的境遇,虽过去了二十来天,每每想到提到还是会不自觉地泪水涟涟。静闲却是一个孤儿,只知道自己俗家姓冉,打小没了爹娘,由道姑收养着,住在山上的三清福地,终年与师傅师姐,还有大狗阿福为伴,缺了柴米油盐的时候才由师傅师姐领着下得山来,最远也只是去过前面的紫湖小镇,还是前年发高烧时没办法才去那看的大夫。去年年中时分,师姐下山而去,至今未回,师傅又常不在山上,现如今就剩下大狗阿福最常相伴。大约一个月前,师傅也下山去了,山上又只剩下静闲和阿福。日间,三清观前殿还是偶有香客谒拜,及至夕阳西下,人静山空,夜幕之下只剩阵阵松涛,一人一狗



,道不尽的孤独与寂寞。虽说静闲一直呆在山上,早已经习以为常,但小孩子天性,哪耐得住这份清冷与凄凉,终究在前几日牵着阿福下得山来,又不知道该往哪走,先是去到以前采办过柴米油盐的金沙一带转寻一圈未果后,在此山口苦等了三五天。



歇了一阵后几人继续往前走去,到金沙后抬眼往西,巍巍然一座大山横亘在前,一路上早已看到三清山层峦起伏巍峨连绵,到这才算瞧见三清山真容,层林叠翠之上是三座仙峰,玉京居中,玉虚玉华分居左右,三峰耸立,蔚为壮观。一路以来,兄妹俩都还沉浸在温家惨痛的境遇里没有醒来,至此看到这如画般的三清山美景,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方觉清爽了一些;那道姑还是那一种神情,无喜无忧,领着三人折而向西,往山上爬去。这一段路静闲算是比较熟悉了,看到温家兄妹俩有了些兴致,悉说着每一棵松树每一块巨石的传说,从神猴献宝到巨蟒出山,从葛洪开山到天师授教赣南茶园里自然听不到这些故事,温抒彦兄妹俩也一路上听得津津有味。可相比起这些故事,温抒彦更为钦佩的是道姑和静闲的身手,从金沙上山,一路险峻异常,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入万丈断崖,每每至此,兄妹俩总需要道姑相携而行,即便如此,一路上还娇喘连连;自不必说那道姑上山如履平地,静闲也是灵如猿猴,一路攀扶向上,一边还能讲些故事。



过了冲虚百步门,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已然在望,三清观就建在玉京峰北面少华山龟背石上,建筑面积不大,坐南朝北,依山势而建,梁柱及外墙均为花岗岩结构;正面三堂大门,设台阶五级,两侧门杂草及槛,中门正上方挂有一幅巨大的青石竖匾,上书三清福地四个大字,大门两边各挂一条松木牌匾,历经多年风吹日晒,已经颇为老旧,上面刻有对联一幅,字迹已经模糊难辨,步及正门阶下方看清楚,是为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云自封;前殿正中神龛奉有三尊神像,漆线多处剥落,已十分破败,想必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三位尊神,虽说已经是断瓦残墙,照样式还算雄伟庄严;眼瞧着后面还有一进,已是杂草丛生,远远看着也有些森然可怖。那道姑和静闲的居所却在三清观斜对角方向,抬眼可见后山风门一带,绕过静怡池,并爬过一片小坡,经过几处松林方可到达;居所颇为简陋,几无陈设,屋后开辟有几块土地,种有几畦野菜;道姑给这里取名为雨霖庵。兄妹俩算是安顿了下来。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闪而过。这段时间里那道姑再也没下过山,四人日间种菜打柴,夜间修身养性,虽说清静,却也不十分清冷。对面三清观还是偶有香客谒拜,几处葛仙翁结庐炼丹著书立说之处隔不了十数来天也会见游人前往,而雨霖庵所在的风门一带因为林密影深,却少有人至。



打上山伊始温抒彦就想从道姑那里练就些许本事,寻仇觅恨暂且搁置,可至少得有能力保护好妹妹,能和静闲一般自如上山下山追猴逐兔。那道姑静默良久,既不答应也没拒绝,只是要求他第一日备好三天的柴火,后两日去到树下观看猿猴们如何上蹿下跳,如此往复。刚开始总是很难一天打好三天的柴,手都磨起了水泡,不久又磨破了皮,刺辣辣地疼;温筱砚知道哥哥打小就没吃过这样的苦,想帮着干一些活,那道姑却坚决不允,领着她和静闲一起静性打坐吐气纳气。温抒彦也算硬气,如此直挨了一个来月,双手长满了茧,终究劈柴劈了个顺手,有了一些蛮力。接下来道姑要求他第一日备好五天的柴火,并顺带挑足菜地里浇灌所需用水,后四日爬到树上去看猿猴如何攀附跳跃;如此一来,第一天自然吃力了不少,不过也能应对,后面四天却窘态频现;之前站树下观看终究还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7)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