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平静而忧伤,我每天若无其事地上课下课,尽量将内心的脆弱掩盖,装作百毒不侵的样子。所幸的是我不再像以前那么孤独,朱迪娅一如既往地陪伴在我身边,而且又多了个特立独行的纳兰尼,我们几乎成了别人眼中的怪胎三人组,每天都要接受人们各种异样目光的洗礼。课余时间我们仍会在图书室举行小型的书友会,一起读一些在常人看来大逆不道的书,还会点着蜡烛讲一些恐怖诡异的小故事。
生活似乎就会这么无痛无痒地继续下去,命运却从不会停止它的恶作剧。
那年的学习还未结束,我就被告知家中已经停止了缴纳学费。这里就意味着我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孤儿,在学校中将再无立足之地。学校方面本来想劝我退学,到校长不知哪儿来的善心决定继续收留我,但我不再是与其他人平等的学生,而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在此寄居。从此之后,我要像个校工一样每天打扫卫生,或者干一些只有下人才会做的杂活,拖地板擦楼梯扫院子,甚至还要帮厨子洗菜做饭清洗餐具。每天的辛苦劳作不仅让我筋疲力尽,还受尽了嘲笑与侮辱。但我尽量麻痹自己的灵魂,使其避免外界的伤害。为了能交上学费换回一点尊严,纳兰尼建议我可以写书,寄给出版社赚取稿费。起初还觉得这一想法有些异想天开,但被生活所迫的我最终绝顶尝试一下,毕竟自己每天泡在书堆里,在文字的熏染中也萌生过写故事的想法。于是我利用每天放学后到晚上宿舍熄灯前的这段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当天的清洁工作,利用余下的时间躲在杂物间等没人的地方埋头写作。
为了尽量能被接受,我尝试跟风写一些灵异怪诞的小故事,例如古老神秘的黑暗城堡怪事频发的幽灵山庄,或者是隐藏着神秘过往的修道院,那些浸透着阴暗与寒冷气息的故事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涌现,我一篇接一篇地将它们写出来,利用课余时间跑出去寄给报社或杂志社,盼着能被刊登换取一点稿费。但事实证明我们想得太简单了,一连寄出去的好几份文稿都如石沉大海般杳无音信,发表故事似乎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美好愿望。
转眼间又到了圣诞节,我知道父亲不会再来了,他已经抛弃了我,将我丢弃在世界的角落自生自灭。我劝告自己不要悲伤,既然眼泪无法换来怜悯,那就勇敢活下去,哪怕只是为了心中的愤恨。但话虽这么说,每逢节日期间人去楼空的时候,却仍难免感到无尽的孤独。
夜晚降临时,我只能点燃一支蜡烛,独自坐在图书室的地板上,让周围高大的书架为我抵挡孤独的笼罩。为了打破无边无尽的寂静,我会拿出哪只袖珍的音乐盒,那是我从家里带出来的唯一物品,手掌大小的盒子里似乎珍藏着对那个家的所有记忆,尽管它早已不属于我。音乐盒的乐曲是首古老的北欧歌谣《母亲》,那轻柔舒缓的音乐仿佛带着隐隐的忧伤,轻声诉说着一个孤独女孩凄凉的身世。
我闭上眼睛,听着那略带诡异的音乐,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个清晰的画面——深夜的古堡中,一个女孩手持蜡烛独自游荡在空旷的楼梯上,昏暗的走廊孤独的身影,摇曳的烛光映衬出夜色的寂静。我想抓住这个画面,将它写进自己的故事中,便赶紧找出纸笔,俯身在窗台上写下只言片语:在一处偏远的山顶上,有一座叫温彻尔山庄(chell)的古城堡,那里原本是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世纪末的一场大火让它成了一座废墟,后来有个慈善家买下了那座被废弃的城堡,修建成一座孤儿院。故事的主人公伊莱多尔(elidor)就生活在这座偏僻的孤儿院里,她从小就没有母亲,父亲是一名船员,一次随船出海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伊莱多尔因为性格孤僻从小就被其他孩子排挤,她喜欢在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游荡,探索古堡中每一个隐秘的角落。但这是瓦勒斯卡女士(walewska)所不允许的。瓦勒斯卡女士是孤儿院的负责人,年近半百却有着少妇般的姣好容貌,但她对孤儿院里的孩子们格外严厉,亲自制定出冗多的规律要求孩子们遵守。她尤其不喜欢伊莱多尔这样特立独行的女孩,所以总会找理由惩罚她,甚至会怂恿其他孩子们对她实施孤立。孤苦伶仃的伊莱多尔在这里感受不到任何温暖,每天只能独来独往。
有一次其他孩子们为了整她,趁其不备将她独自关在了地下室里。起初她很害怕,但求救无果后很快冷静下来,摸黑找到蜡烛和火柴,一边打量地下室的环境一边想办法。很快她就找到了壁炉,为了取暖尝试用火柴将炉膛内可怜的一点柴火点燃。可一连试了很多次,却发现火苗很快就会熄灭,好像是被风吹灭的。封闭的地下室里怎么会有风呢?伊莱多尔将手伸进去试探了一下,发现炉膛内竟然有微弱的风!她扬起一把炉灰试探风的来源,从而发现了石板的缝隙。她尝试挪动石板,果然发现了一条秘密通道。伊莱多尔壮着胆子探入通道之中,沿着一条逐渐变宽的甬道往前走,竟然从一个山洞里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