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破后,李炎将公署设置在了洛阳府衙,当然相比于金碧辉煌的福王府,府衙显的破烂了不少,可惜,王府是留给李自成的,他李炎无福消受。
福王被捕后,也被押解到了王府安置,至少现在,福王府还是朱常洵说了算,李炎有意拉拢士绅豪贵,对于朱常洵跟吕维褀这些人都是格外礼遇。
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经过起初的忐忑后,洛阳的百姓也开始从观望走了出来,备效军士卒入城后,军纪很好,几乎没有劫掠的现象,除了小规模的火拼,洛阳用和平解放来形容也不为过。
但,这些都是暂时的,李炎战前许诺过士卒,允许他们在洛阳劫掠三日,虽然不许杀人**,但劫掠也是对生产生活的极大破坏,可李炎也没办法。
为了鼓舞士卒有勇气打洛阳,他除了拿洛阳的财富做诱饵还能做什么呢?难道跟他们谈理想?那只怕人家就割你脑袋去投降官军了!
事实上,从入了洛阳,李炎就在为这个问题苦恼,这三日尚可以维持稳定,保持戒备为由阻止劫掠,但这么拖下去也不是个办法,顾复光私下见过他,告诉他,城中的备效军士卒不少已经在传:“观军使我用命破洛阳,今欲反悔邪?”
联系到王绍禹的前车之鉴,李炎不由得觉得脊背发凉,最坏的事情,还是明军降卒得知此事后,也有了想要在洛阳抢一把的想法,任继荣上次来拜谒自己时隐晦的提过。
明军不是备效军,没有严明的军纪可言,一旦放开劫掠,那只怕瞬间就会演变成烧杀掳掠,而若是备效军见明军如此干,难免不会效法,到时候洛阳只怕就有大劫了。
备效军虽然军纪严明,但若是出现大规模犯禁的事情,李炎也只能法不责众,总不能砍了自己的根基吧,而一旦开了这个恶例,备效军的军纪也就荡然无存了。
可也不能摁住明军只让备效军去“发财”吧,那只怕明军降卒会离心离德,早晚惹出祸患。
想到这个烦心事,李炎就不由得加快了手指敲击案几的频率,案几上还摆着一张牛皮绘制的洛阳城简略图,这是从府衙缴获的,绘制的还算是精细。
劫掠,也是一门学问,至少对于备效军是这样的。
备效军的劫掠是很有计划性和纪律性的,李炎和高一功往往会将城市划分成几个区域,将几个区域分配给手下以免劫掠时产生火并。
针对每一个区域,备效军都会提前去了解其中人的收入情况,家庭储蓄情况,然后依次依照固定的标准进行劫掠,一条街一条街的扫,不放过一个漏网之鱼,也方便一旦出现违抗军纪的问题能迅速追责......
可惜,洛阳这么大的城,莫说是备效军了,就是闯军也没有劫掠的经验,怎么划区,哪个地方油水多,如何做到相对均衡,那就真的是个大难题了。
就在李炎为这个事情发愁的时候,张洪走了进来,拱手朗声道:“观军,有人求见!”
张洪自打升官后精神很好,对李炎也愈发忠诚,李炎也很信任他,特地让他暂时充当府衙的守卫,张洪做的也算是尽职尽责。
这几日来的人不少,大多是些郁郁不得志的书生,可惜李炎不是很喜欢用这些人,满嘴跑火车,实际能力很堪忧,李炎也不屑跟这些人结党,这点他跟牛金星、顾君恩很不同。
就他所知,牛金星和顾君恩每克一地,都会从当地搜罗一些秀才、庠生、乃至屁功名没有的读书人,然后充入自己帐下,作为势力培植,李炎对这种做法颇不感冒,没有实干的书生,能成事就有鬼了!
“来的是何人?可又是那些腌臜秀才?若是的话,便说我没空。”李炎不耐烦的挥了挥手,示意张洪去应付走。
张洪闻言却是没动,犹豫了一下说道:“倒不是个秀才,是个原先的吏员,此番来说是有要事要跟观军商量。”
“吏员?”李炎闻言先是一愣,旋即便猜出了个七八分,又是个来求官的,不过吏员倒是未必不能一用,所谓铁打的吏,流水的官,吏员大部分都是世袭的,这些人老于政务,善于钻营,人品不敢恭维,但大部分都是有一定的办事能力的,某种意义上比官强。
“让他进来吧。”李炎权衡了一下,觉得还是见一见好。不一会儿,一个书生打扮的中年人就走了进来,与李炎想象中的油滑样子不同,此人身穿褐色直缀,头戴网巾,脚上瞪着皂靴,谈不上多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