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六章 皇帝和平民
学不会是肯定的,至于给钱之后杨木桃可能会跑路的事方愈完全不考虑,因为他所谓的给钱是—分期付款。



钱串子什么的最好对付了,杨木桃这个保镖是当定了,连着杨老爹也要搭进来。



回到方家,刚到门口就看到一个中年人用衣袖掩着半边面容,匆匆而出。



自家老爹正跟在后面,连声劝道:得罪了,得罪了,董大人知道的,家兄只是一时之气,待我等劝慰一番,他日必定登门致歉。



那中年人只是说了声惭愧,便登上了一辆马车疾驰而去。



方孝友无奈,只是对着渐远的马车长辑一躬,拱手相送。



礼部侍郎董伦。



看见一旁方愈问询的目光,方孝友轻声道。



好的吧,昔日的朝堂好友,堂堂礼部侍郎就这样被二伯方孝儒给轰出来了,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啊。



劝说二伯入朝为官?方愈问道。



方孝友点点头,道:光是入朝为官还不致于,这两日来劝说的旧友不在少数,坏就坏在董大人还劝你二伯呈劝进表,话一说出来你二伯就恼了。



是的,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朱棣要在三天后登基,但人家还没答应当皇帝呢?



除了那些死硬派,这些天在京官员们不论品级大小,只要有资格递奏章,他们的头等大事就是哭求朱棣当皇帝。



古往今来,甭管是造反得来的皇帝还是正常传位的皇帝,一开始都是不愿意的,必须要文武百官劝进劝进再劝进。



朱棣自然也是一样的,听说他正为侄儿朱允炆的死(自己烧死的,起码官面上是这样认定的)悲痛不已,对于那些劝进的都是痛斥一番,赶出殿去。



朱棣不肯当皇帝的意愿是非常坚定的,就在昨天下午,大将丘福和朱能纠结了一帮靖难功臣想直接给朱棣披上龙袍,朱棣气的不行,当场就拔出刀来要砍了丘福。



幸亏是被拦着啊,要不然未来的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左都督,淇国公丘福就这样被砍死了。



然而即便如此,朝中官员依然是前仆后继,不光自己要劝进,还不遗余力的拉着其他人一起上。



刚刚被轰走的礼部侍郎就是个不怕死要劝进的,还有方家亲族这些天也没少劝方孝儒。



二伯是不会上劝进表的,这个就别白费力气了。方愈摇头道。



关键还是即位大典那天,二伯哪怕不愿意起草即位诏书,也绝不能让他顶撞了皇帝,还得找出一个理由,不落皇帝面子的理由。方愈接着道。



方孝友负手看着天,点头道:今日我和你大伯商议过了,就按你说的,把那些族老都给请来,明早在祠堂一起开堂会,你二伯终究是哎。



之前的方愈是个浪荡子,极少愿与方孝友单独长谈,当然,方孝友曾有尝试,但无奈养气功夫不够,每次都被气的浑身哆嗦。



现在遇到事了,儿子好像有些不一样了,终究是我方孝友的种子啊。



父子两个在门外紧聊慢谈,天色渐暗,刘氏几次出来相看,又默默的转头。



路边的归人匆匆而过,无人知道这已是方家的生死关头。



当月亮悄然爬上远方的山头,大明朝应天府这座全世界规模最庞大最繁荣人口最多的城市已经整体陷入了沉默。



万年不变的月光依然祥和,并不在意皇帝和平民的心事。



大明皇城,奉天殿偏殿的烛火明亮,42岁的朱棣盯着面前的屏风。



屏风上头用红色的朱砂写着很多人的名字:太常寺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礼部尚书陈迪御史大夫练子宁右侍中黄观



这就是朱棣私人的小黑名单,历史上著名的奸臣录第一版。



只是在名单的最上头特意留下了一个空行,显然黄子澄齐泰这些人还配不上头号奸臣的美誉,至于是给谁留的,这个得问朱棣自己了。



当然朱棣不是一个人,此时还有一个穿着布衣的大和尚正在朗声读着一份奏章:



臣伦顿首,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