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九十一章 论科举
第九十一章 论科举 第13页



“不要将科举之事看的太重,事情远远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见到这小子一副官迷的样子,沐九歌很是无语,明明已经拥有了偌大的家业。



努力学习经商之道,守护好这份家业才是最好的选择。



“老师,您这话我真的不认同,科举可是为天下间的学子开辟了一条通道,有才之士,只要成功通过这条路,都会平步青云。”



开玩笑,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可,怎么在老师这里就行不通了呢?



“幼稚,科举制度本意是招揽天下间的能人异士,可是真正推举出来后,可曾将天下间的英才收入囊中?”



“如今朝堂之上的官员,又有几人是真正的寒门出身?而现在去参加科举的寒门学子又有几人?”



想法是好的,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



整个大唐之中的资源,基本掌控在门阀世家的手中。



甚至可以说,现在能够通过科举考试的学子,全部都是内定的。



如今的科举已经成为了病态,真正的寒门学子,根本就没有成功的机会。



“老师,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一脸的懵逼,科举制度难道不好吗?



有自己在背后为老师运作,他所担忧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



其次,只要老师肯点头,父皇那边绝对会给老师开个后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连这点政治觉悟都没有,听为师的话,还是好好经商吧!不然的话,进入朝廷后,你在那些官员的眼中就是炮灰。”



沐九歌很是无语,不愧是老李的种,这死心眼的样子,绝对是遗传到位了。



“老师,这不过是你的片面之词,每年的科举后,都会有很多的学子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李承乾有些着急,每年的科举虽然自己没有去参加,但是每年都在正常运转,从未听说过有不合理的地方。



“无知,每年的科举虽然有不少人脱颖而出,但你可知真正的寒门学子占几成?”



“好比,武德年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第九十一章 论科举 第23页



的科举,世家培养出来的学子,占据七成以上,而真正的寒门学子,顶多能够占据三成。”



“而拥有人脉的学子,自然能够平步青云,而那些出自寒门的学子呢?又有什么人会主动将目光落在他们的身上?”



“真正能够为民做主的位置,早就被那些关系户给占据了,而那些空有一腔热血的寒门学子,又能够占据什么样的职务?”



沐九歌毫不客气的训斥着李钱,有想法是好事,但是更加要尊重现实,否则日后吃亏的必然会是他自己。



“老师说的可是那些国子监中的助教?”



李承乾若有所思,每一次科举完事,必然会有几人去国子监任职。



相较于其他官职,国子监的助教,就有些微不足道了。



“差不多吧,大部分的寒门学子会留在国子监,要么就是被外放到地方,任职些地方刺史类的职务。”



“想要一步登天,直接进入朝堂任职,根本就不可能。”



这就是有人脉与无人脉之间的差距,你想找人说理,都没有地方,只能认命。



当然,这些能够占据一官半职的寒门学子,还是幸运的。



绝大部分的寒门学子,甚至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顶多在科举的时候,凑个人数。



“老师,直接登入朝堂任职,本身就是一种奢望,很多的官员都是在下边历练数年后,才有机会踏入朝堂的。”



随着这样的言论后,李承乾的声音明显小了几分,认为老师这就是在强词夺理。



“历练?说的好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