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
距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事件,已经有几天了,舆论愈演愈烈,不过,舆论中心,并非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而是习家的三房的所作所为。
加之习家三房的确这么做了,他们无从反驳。
更是坐实了这一事件,于是……名声越差。
在如今这个年头,名声坏了,那是什么都做不了的,除非,这人完全不要脸。
但不行啊,习家三房再怎么说,还是士族,既然是士族……想要入仕,就得养名。
就算不入仕,在这种名声下,谁还愿意与他们家来往啊,即便是不得不与习家三房来往的,转过身去也得暗暗吐上一口唾沫:tui,不要脸。
于是乎,习氏主支不得不出来主持大局。
现在,习书已有了小先生“黄楚”的批语,若无意外,日后出仕会顺利的多,这种时候,习家没有人会放弃习书。
再说了,这孩子是真的既聪慧又有骨气,年仅八岁,就想出了那样的计划,出在自家,那是祖上烧高香呢。
然后,主支那边也没有偏袒三房,让三房主事习仁当着其他几房的面给习书和习乐道了歉,又赔了三百亩良田,此事才算了了。
至于在习书表示待得丧期满后会至沔阳求学,他们也没有什么反对的,沔阳……那是有黄承彦在的,即便那位小先生教不了什么,黄承彦也能教。
沔阳黄氏,虽出自襄阳黄氏,却成了后起之秀,既有楚纸,又有黄承彦,再加上与刘表、蔡瑁的姻亲关系,已经不是他们习氏能得罪的起的了。
……
襄阳城的百姓对此津津乐道,茶余饭后的没少谈这事儿。
“若不是黄小先生,怕是这姊弟俩,已经是家破人亡了。”
“是啊,所以,黄小先生高义。”
“倒是这习家三房,往后少打交道。”
“是啊,这般人家,当真是下等。”
“不错。”
……
蔡瑁听得心腹报了这几天的舆论走向,是真的舒坦了不少,阿楚办事,还是让人放心的。
重要的是,借此机会,真的替他教育了蔡照。他听说,蔡照这些天表现不错。
找机会,得找自家阿姊说说,两个孩子的事情。
……
十月二十七,习家七郎入土,习书、蔡照为其扶棺。
“这蔡家小郎君被蔡军师揍了一顿,又上门负荆请罪,帮着守灵,执礼甚恭,而今甚至为习家七郎扶棺啊。”
“这说明,他是知道错了。”
“少年人嘛,谁没个错处的时候,相比习家三房,他这算什么?”
“哈哈哈,倒也是。”
“蔡家小郎君做的很好啊,诸位可别忘记了,蔡家此前可是上门赔礼的,若是平常人家起争执,收了礼,道了歉,此事便算过了。可蔡家小郎君还做了这么多呢!”
“嘿,还真是。”
“照这么说来,蔡家小郎君心思本不算坏。”
“那是,若蔡家小郎君当日没那么急,不就是一桩美事了吗?”
“说的在理。”
吃瓜的百姓们一想,倒也是,如果蔡照那天没那么仗势欺人,其实算是帮扶了习家姊弟一把的。
……
城外,青山伴水。
习氏一族墓地,自然也是风水宝地。
看着棺材入土,习书和习乐眼睛通红,全是泪珠。
蔡照也哭,哭的是自己到底为什么那天脑子要抽抽,这几天也没休息好,今天又走了这么多路,那是又累又饿,作的什么孽啊!
习家其他人见了,倒也感叹,蔡家小郎君倒当真是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