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章 北口祸事
两州军务,从北口城到居庸关之间又是派兵又是扎寨,建威军骁骑营的骑兵也是常来常往,就连守关的士兵都从郡兵换成了禁军。打那会起咱们这些行商就一天比一天难过了,照这么下去,搞不好哪天战事一起就真把这关口给锁上咯。少爷您说,这幽州本就是个不怎么出庄稼的地方,这些年多亏了跟



北边的胡人做生意靠着南来北往的商客家家户户的日子才好过了些,都能养家糊口不至于饿着肚子,出息点的逢年过节吃上肉,还能扯上几匹棉布做两件好衣裳。这往后要是真的锁边禁商了可怎么办呐老伙计说着说着也是一脸愁容。



袁翰在老伙计的注视中认真点头,表示自己听进去了,可事实上他对这么一个长篇大论几乎都没往心里去,残留在心里的那一丁点一过他那个只想躺在袁家惊人财富上的脑子以后也都没有半点可信度。



当今圣上御极二十年,别的袁翰不知道,可朝廷朝廷赋税相较于先帝在位时从无丝毫增加,便是举兵六十万征讨西夏也是一应所需尽出于公帑,丝毫不以累民。如今边事吃紧,同渝国贸易不如仁宗文皇帝在位时那么繁盛倒是真的,可这老伙计说的天下民不聊生似的却是断然不至于,否则蜀中江南那些妄图复辟前朝的老家伙造就成功了



对他点头只是因为未来自己话事后能不能当甩手掌柜全靠这些人实心办事,就像他在家里对每个下人都很温和是一个道理。



袁翰身为扬州巨贾金陵袁家大公子素来没有将袁家产业发扬光大遍布天下乃至于富甲天下之宏图大志,他是个喜欢守中的人,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才是袁翰所奉行的道理,只要他自己能躺在袁家现有的满堂金玉上安乐一生也就别无所求了。



不过这些东西袁翰一直隐藏的很好,家里上到叔公辈的长辈下到洒扫庭院的下人都认为大公子是个终日在外奔波劳碌的安分勤俭人物,挣不着什么泼天富贵却也能细水长流稳步前进地维持发展下去。一句话,袁家家业传到大公子手里能不能更上一层楼另说,但定然是安如泰山败不了。



这样的声音遍布金陵城,所有人都说袁家大公子外表散漫,可内里勤勉忠厚老成持重,虽无陶朱公居家致千金赀累巨万之才,却有端木善居积得其时之能。是以这些年袁家现任家主袁崇武也是不断把一些重要的生意交由袁翰操持。



不过此次出行前袁翰小妹袁泠却是看出了端倪,拿着一堆信件账本找到了袁翰居住的朴意园



想起这个从小看多了话本听多了故事,女红平平不习文墨却偏要鲜衣怒马仗剑天涯拜师习武的小姑奶奶袁翰止不住地一阵头疼,目光漫无目的游移,注意到出城队伍里掺杂着不似商旅的人。



那是一些衣着考究悬刀佩剑气态或是雄健或是内敛总之是迥异于寻常商旅之辈。他们三五成群稍显排外,甚至有一些干脆就是独行。之前滞留在北口城两天袁翰还没太注意,这会在看他们就像是洒在沙子里的珍珠一样扎眼。



江湖武人。袁翰瞥了眼身后的马车车厢,眼角突突,一阵不妙涌上心头。



都说燕赵多任侠气习武比斗蔚然成风,今天真真是涨了见识了。袁翰收回目光,把水囊交还给了老伙计,我去过的地方也不算少,还真没见到过这么多江湖侠客扎堆。



大少爷果然是见多识广,一眼就看出这些人不是镖师。老伙计连连恭维,袁翰明面上不为所动,暗地里却是一阵白眼。镖师?嘿,在场的这些个商家有一个算一个哪个能请得起这样器宇不凡的镖师?人家女侠头上的一根发簪少侠腰间的一块玉佩背负的坠着长穗兵器搞不好就抵得上一车货物了。这点眼力都没有,那袁翰就是真眼瞎了。



不止是我们幽州冀州,整个河北练武的都不在少数,练出了名堂的也不少。老伙计结束恭维进入正题,竖起大拇指,就说冀州浮阳郡的那杆神枪,武评上的神仙人物!能挤进天下前十嘞!



这么多高人豪侠今日都要出关,是要去刺杀渝国哪位大人物不成?袁翰看着这树老根多人老话多的老伙计把话题越扯越远,赶忙把话头接回来。



哪能啊,朝廷便是真要这么干也不可能派这么多人啊。老伙计面上带笑,捧着水囊凑近袁翰一些,卖了个关子,不过渝国确实出了两件大事,这些大侠都是去凑热闹的。



什么大事?还两件?说来听听。袁翰挪了挪屁股让出个位子。



谢谢大少爷。几天相处老伙计对这位也算是有些了解,手脚利落爬上去贴着袁翰坐下,毫不客气,这第一件事其实算不得多大,就是山察州一个小部落头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