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九十二章白胡子老头当幌子
现在能感受到千家口一片的细微变化了,自从警方一次大行动,如铁扫帚一样把藏匿在民族村一带的垃圾都扫除了以后,街上多了许多戴红箍维持秩序的老太太。



别看老太太们腿脚都不太利落,但管的事情非常宽,从闯红灯到乱扔烟头再到随地吐痰,什么都能管。



最夸张的是,人家手里还有一个小本本,遇到不服管的还有罚款的权利,罚款不多,也就是块钱的事情,但威力挺大,没人敢跟这个岁数的老人家较劲,每一个被抓到违规的人都乖的像小猫一样听话。



这年月,可没有人敢跟老太太们犟嘴,去纠结她们有没有执法权,有没有权利罚款,罚款最后的去向都是哪里?



看着这种久违了的现象,姚远莫名地感到舒爽。



这才是自己家的样子,也是属于自己小时候的记忆,无产阶级人民专政不是闹着玩的,整治那些社会渣滓、小玩闹就跟玩儿一样。



长此以往,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对不对?



当然让他更高兴的是,从此以后胡小胖儿就再也没有理由闹着出摊了,千家口夜市被彻底取缔。



不是不能摆摊了,而是由街道出面在千家口街口弄了很多铁棚子档口,以后想出摊卖货可以,只能由街道统一管理,就得给街道交卫生费、电费、水费。



费用不多,核算到每个月也就一百多块钱,每个摊子都能负担得起,但是,像小胖儿这样的小屁孩,不可能给他租到任何摊位。



再想摆野摊儿?对不起,没门!



千家口处于两个行政区的交界处,属于行政上的两不管地区,所以才会冒出来这个不受管理的夜市。



但是,现在街道新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治保大队,每天晚上负责巡视这个地区,没有正常手续的商贩一律取缔。



就连张家兄弟那个常年搭起来,夏天卖西瓜、冬天卖水果的大棚都被一帮穿着制服的大老爷们给强行拆除了。



张家兄弟这个大棚正把着十字路口西北角,已经搭起来有个年时间,兄弟两人日常吃住都在里面,俨然已经成为了千家口的地标建筑,这次都没逃过。



只有一个摊子例外,那就是王老太太的柴火馄饨摊儿,七老八十的孤老太太摆的这个馄饨摊子,曾经是千家口夜市的第一个野摊儿。



王老太太守寡多年、无儿无女,当年从江南嫁到平城,丈夫是张自忠手下的一名副官,刚刚新婚,丈夫就牺牲在卢沟桥畔。



街道的老人儿都知道这位王刘氏老太太的命运多舛,刚刚解放时还好,凭着往日的家底,王老太太日子过得还像个样子,平日里也没少给周围邻居朋友们接济,但在前些年的运动中,老太太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曾经受过大罪,家都被抄了几次。



后来实在是没有活路了,一个曾经旧社会的江南望族的大千金、平城大户的少奶奶干脆就上街摆摊卖馄饨。



这样的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太太,冒着严寒酷暑上街受这个罪,平常街坊四邻的照顾还照顾不过来呢,又有谁敢为难她呢?



更何况,人家那出自江南大户人家的柴火绉纱馄饨都成了千家口一带知名的美食小吃了,多少个夜班工人下班后最稀罕的就是这一碗馄饨再外加一个茶叶蛋,便便宜宜地一块钱就是一顿夜宵。



甚至有多少个千家口的孩子自小就吃这碗地道的江南风味,后来都成了一辈子的美食记忆呢。



办事处的魏大妈就特别给王老太太留出来最好的一个档口,还给她免费给接好了水电,把这个千家口夜市的野摊儿鼻祖特意保留了下来。



对此,没人敢说一句不服,人家王老太太最早出摊的时候,偌大的一个千家口就只有她一个摊子,大家都是因为她的启发,才陆续效仿的。



历次的整顿中,也就是因为她,人家管理部门才没忍心把这个夜市赶尽杀绝,经常是做做样子,在执法时,只要这些摊主有眼力见,及时把摊子搬到马路对面,也就是另外一个辖区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当胡小胖儿期期艾艾地找到魏大妈,希望也给他通融一下,能允许他接着出摊卖卤煮的时候,魏大妈就没客气:“小胖砸!别跟你大妈打马虎眼,你是孤儿不错,但是你现在兜里的钱比你大妈整个家里的存款都多,别以为大妈什么都不知道!你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