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好像看出了常继祖的不耐烦,解释道:这道旨意却不是给您二位的,而是给方孝孺孙女的。
给她的?常升和常继祖都楞住了,齐齐扭头看向方家那个小丫头。
方家小丫头不自觉的向后缩了缩。
大太监却很慈祥:你就是方孝孺的孙女方彤儿吧,不要害怕,是好事。
接着开始宣旨:陛下口谕,方氏彤儿,虽祖父有罪,罪不及己身,着赐予常家为奴。
然后看向方彤儿:放心吧,你这条性命算是保住了,从此在常家安分守己,常家也不会亏待你!
常继祖更是不明白朱棣这是什么操作,忍着屁股上剧痛,笑着问道。
敢问公公,陛下这是何意?
大太监叹了一口气,却先向常继祖行了一个大礼。
常继祖更慌了,这么客气是干啥啊!
大太监行礼完后,见常家父子都是一片迟疑,赶紧解释道:开国公,小公爷,适才杂家来王府传旨的时候,另有一道旨意发去了诏狱,方家除方孝孺依旧处斩之外,其余一干人等皆发放云
南,交由西平侯看管,方家算是保住了血脉之根。
那是陛下的恩典,您这向我们行礼又是因为啥啊?常升不解。
开国公,方家能有此造化,除了道衍大师求情之外,也多亏了小公爷的谋划,杂家虽然与方孝孺素不相识,却钦佩他的为人才学,小公爷能帮方家留下香火血脉,这对读书人来说,却是天大的喜讯,杂家虽然是阉人,却也读过几年书,这一礼就当是奴才感谢小公爷的!
大太监谈吐优雅,还真不像是个阉人。
这个时候的太监可不是后来大明的太监,朱元璋极其讨厌宦官干政,所以洪武一朝,内廷的太监就没有识文断字的,到了朱瞻基的时候,这才建了内学堂,还请了大儒来教授这些太监学问,这才有了明朝宦官干政的基础。
所以常继祖很惊讶,朱棣身边的太监竟然也有识文断字的?
敢问公公高姓大名?
大太监微微一笑:贱名不足挂齿,杂家不过是陛下身边的伺候人。
还请公公留下姓名。
常继祖的态度很坚决,眼看这个太监对自己常家抱有善意,自己还不想办法交好于他?内廷还是要有个自己人才是。
杂家姓马,单名一个和字!
马和?常继祖心头猛的一惊!
那不是以后七次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