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安的回忆里,他少年之时父母就离开人世。而这黎婶夫妇俩就时常把他接到家里,给吃给喝,待他如亲生儿子一样。更难得的是给钱继续供他读书。李安本人也很争气,他幼年时就轻易中了秀才,被左邻右舍视为天才。现在黎家对他这么好,更是加倍勤奋。他年纪轻轻,不但在经史子集上博采众长,于那书画之道也颇有造诣。黎家的女儿黎荷与他朝夕相对,难免日久生情。随着年龄渐渐长大,每当他从书卷中抬头,经常能看到一双清丽无双的眸子悄悄望着自己,少年也大胆回望。暗生情愫的目光在空气中碰撞,让两人都有些慌乱又有些甜蜜。一切仿佛尽在不言之中。
然而就在李安打算去乡试博个举人之名时,打算拜的座师却告诉他了一个很不幸的消息。他到现在还记得当时那慈眉善目的老先生叹息着说道:适之,你的文章无疑是极好的。只是让你考了举人又能如何?你父亲当年直言进谏,得罪了圣上。圣上一怒之下把他革职还乡,还加了后人永远不得叙用的考语。所以你乡试考得再怎么出色,朝廷终究是不会给你官职的。又何必浪费一个名额?
这话就像一个晴天霹雳,他心灰意冷之下回到家中。没过多久,不得叙用这四个字就由他同去拜访的好友流传了出来。这些人虽是为他不平,但这句考语流传到了坊间意义就不同了。对某些人来说,彻底断了仕途,那不就是个废物?这些原本对他友善到恨不得巴结的人一想到原来自己白白浪费了一番心思,反而转头来轻贱他。你想,一个原本处处面对的都是鲜花掌声的少年天才,此刻却一片冷嘲热讽。那种落差哪是这个年龄的他能接受的。那黎家倒是对他还是一般的好,甚至是加倍的好。但反而惹来更多闲言闲语。
那黎家也不知图那个废物什么?对他那么好。
这个你就不知道了吧,黎家女儿放浪的很,被人坏了身子,嫁不出去,只能指望这个没前途的怨种。
啧啧,竟然还有这么一出。八成黎家还巴望着他那个破房子。这家人看似良善,心机真是好深沉。
口舌之利莫过毒箭,有些人不但自己作恶,更见不得别人行善。少年可以忍受别人的奚落嘲笑,却听不得别人去污蔑真心待他的人们,从此再也不登黎家的门。
我这个废物,不值得你们同情!他把来关心他的黎家人关在门外。我欠你们的,将来一定如数还上!
黎叔五十岁年纪,形容清瘦,举止文雅,也是读过书的人,与李安父亲原本就是挚友。对李安的感受行同身受,知道此刻说什么也安慰不了他,叹息一声,拉起已经失魂落魄,面色苍白的女儿,就要往家走去。
黎荷挣扎不从,嗫嚅道:父亲,怎么能放着他不管?而且,他怎么能说出这种话!?透明的泪水从白皙的脸盘滚滚而落。
黎叔心痛道:你们怎知道他现在才是世上最难过之人,让他一个人静静也好。唉!他当年也是科举不成,蹉跎至今。最后的一声叹息既心疼李安也感伤自己,包含了无数的沧桑。黎荷见父亲难过,强忍泪水,扶着他慢慢地回家,夕阳落下,拉长了父女俩落寞的身影。
黎婶也是难过,心中却更担忧李安想不开。眼珠转了转,反而对着房中破口大骂:好你个白眼狼!那咱就说钱!你记住自己说的话,你欠我们的,将来要一笔笔还上!老娘将来可是要收利息的。还有,你这个破房子可是你父母留下来,你哪怕有那么一点点的要脸,也别打了卖它的主意!兔崽子,你有本事就好好活着,用自己本领还债!骂完就转过身去,一路走,一路骂地回家,泪水却从眼睛里不断涌出,到了最后已经变为哽咽之音。
李安心如刀割,他本就心思通透之人,如何会听不出这些话的含义。可叹的是他把仕途视作自己唯一的出路,早就心思灰败。现在见黎家人走了,心道:我左右是不连累别人了,以后就自生自灭吧。从此自暴自弃。刚开始也不去讨生活,整天拿出笔不停地画,画得都是松柏竹梅这些傲寒孤高之物,寄托自己的心意。谁看上了,随便给两个钱就能拿走。后来实在饿得狠了才去给人写两封信画画人像,又加上一点点地变卖家产,才勉强没有饿死。期间黎荷又来找过他几次,每次情意绵绵嘘寒问暖,奈何越是这样,他越是心想,我怎么配得上你,不如你去找个好人家。狠心拒绝几次,后来见纠缠不断,干脆从此衣服不洗不换,弄出一身酸臭,好像一个乞丐样,故意去惹人讨厌。越是有人见他掩鼻而过,他心中就越是既愤懑又得意,只觉得这世间寒冷最好是人人都嫌弃他才好。也就是黎婶临别时故意说得那些看似刻薄的话,才让他强忍着活到现在,没有生出求死之心。
转世后的李安全盘继承了前主这段记忆,每次想起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