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百五十九章 临行
br />


变法的基础正在不断地变得扎实,而在大明的思想界,士林之中的风向已经悄然改变,两年的时间过去了,理学已经失去了彻底统治思想界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以如同细胞分裂一般速度传播的心学,而以金华学派为首的浙东诸学派也被姜星火所整合,举起了事功主义的实学大旗。



虽然没有百家争鸣,但起码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在思想界实现了。



在学政系统中,从朝廷到各布政使司再到各府、县,出题均开始注重以实际为主的策论内容,同时四书五经的内容也变了,荀子的思想越加越多不说,随着一版又一版的《大明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出版,学生们也开始不再完全被程朱理学所蒙蔽双眼,而是向过去的历史投射了更多的目光。



朝廷不惜花费巨资启动的“重注六经”工程,在孔希路、高逊志、曹端等人的努力下,儒家的先秦原儒理论以及后续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的脉络演变,变得清晰了起来。



同时,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发展,物理学、化学、天文学这些近代科学的基础学科,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受到国子监中生员的追捧,其中的科学精神与实验原理,也给古老的学府带去了新的改变。



总之,虽然思想界学术界对于姜星火体系完整的新学(实学+科学)还有一些争议,以及一些始终摘不掉有色眼镜的偏见,但从整体上来说,新学确实在不断地发展,并且有着愈来愈壮大之势。



——人们总会站在真理这边的。



也正因如此,无论是大明行政学校还是国子监亦或是科举,年轻人的思想转变,都是有利于变法的,所以姜星火丝毫不急。



他只需要等就行了。



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老登们都致仕了,整个朝堂都是受他思想熏陶而入仕为官的人,到时候变法派自然就成了主流,他的话反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祖宗之法”,有什么可着急呢?



不过,他还需要培养好于谦。



于谦性格中的执拗和某些偏激,是深刻在基因里的,并非后天教育环境所能彻底改变,姜星火能保证在他这里于谦受到的教育以及培养出的能力,一定比他在老家的环境里更强,但太早让小孩子看到一些超出他年龄理解能力的事情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揠苗助长不一定会得到想要的结果,所以姜星火始终控制着于谦所接触到的东西。



“这孩子太聪明,也太执拗。”解缙看了看于谦,低声说道。



“我让他写十遍,他绝不会只写十遍,怕是要把《黄州寒食帖》吃透才肯罢休。”



“他不会明白你的深意的。”



“他很像苏轼,我把他扔到煤矿里,他都会这般乐天肯干,你信不信?”



“信。”



“所以,希望他能从被贬到黄州的苏轼那里学点东西,别那么执拗。”



“没准人家学了‘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呢?”解缙打趣道。



“那就没招了。”



姜星火哈哈笑道。



身后窗内的于谦正拧着眉头,执着地临摹着字迹,丝毫没察觉窗外的两人在说什么。



——————



姜星火接下来的几天,又把现在变法的各项事务细细交代了一番。



常规的就是考成法、回收货币、海贸、外交、清田、修路等事项,而较为特殊的,则是对于蒸汽机、机床、燧发铳的研发,以及针对地方的户口累进税、分家公证税和士绅一体纳粮等政策的试点工作。



事情千头万绪,但好在现在各部门都能做到各司其职,即便姜星火暂时不在南京,也能正常运转。



除此以外,便是见了景清的两个女儿一面,又实地考察了一下现在南京周边工矿中工人的收入水平和劳动环境。



北上的日子渐渐临近,在离别的前夜,姜星火和姚广孝再次相聚在书房。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两人的身上,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愁绪。



“人生本就是聚少离多,不必伤怀。”



姚广孝从袈裟里掏出了两双鞋垫,递给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6)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