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从目前来看,往后三四十年内,土地交给皇室,都比交给文官朝廷效率高得多。
因为明初的这些皇帝,基本没有沉溺于个人享受、挥霍无度的庸碌君主,对于给自己的国家花钱,是非常肯花的,这也是为什么明初内帑和太仓库都是户部在管理,所以租金收归内帑,户部什么时候有需要用,只要皇帝点头,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甚至不算是“借”,只能算是皇帝自己出资给国家使用,这些钱不需要跟文官们扯皮,非常方便。
基于这两个原因,包括工场、工坊在内的工业资产,都是划归到皇室名下的。
皇室、宗室、勋贵、武臣,构成了大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支持力量。
这些利益集团从工业革命的商品倾销中获得了大量的利益,同时,对外扩张也满足了这些人对于军功的需求。
实际上,如果是接受传统儒学教育的文臣来当国,那么大概率会重复姜星火前世历史上仁宣时期三杨主政的情况,也就是对外全面收缩,轻徭薄赋,减少不必要的军备开支,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这样一来,文官士大夫们就能实现士绅阶层最梦寐以求的国家状态,不打仗,不搞事,不需要出徭役,同时少收税,所有财富都由他们掌控的土地上产出,而掌握了经济的主体,自然就能通过科举掌握庙堂。
所以,别看姜星火主要在庙堂上发力,但现在变法派的力量,还是不算强大的。
故此,这些财富交给皇室,大吸血虫是主要受益人,不仅能坚定他支持变法的决心,还能保证在未来二十年内,这些钱基本上在满足了大吸血虫诸如“北征、营建北京城、修《永乐大典》、下西洋”等建功立业的需求后,都能随时调用,这就已经是最优解了。
姜星火对此倒是想的很开,都弄自己兜里肯定是不现实的,而朱棣虽然很能花钱,但你能说他花钱干的这些事情,有哪件事是无用之功吗?肯定不能。
所以既然钱怎么都要花,除了多多开源,那就是节流避免浪费了。
而姜星火的下一步工作,就是从税收里抠钱。
一方面要把清田工作推广到整个南直隶、江浙、江西、黄淮,另一方面就是从南直隶开始税卒卫下乡试点,杜绝税收中的底层贪墨。
“我这趟出门,短则月余,长则三两月,衙门里的事情,就要你多多担负起来了。”
鹤鸣楼上,姜星火看着远方杨柳依依的景色,对徐景昌说道。
实际上,总裁变法事务衙门里,负责商业司的荣国公姚广孝和负责市舶司的赵羾都去浙江出差了,姜星火又要去趟江南,也只有年少的徐景昌最大。
现在徐景昌的爵位是定国公,军阶是一星上将,勋号是钦承祖业推诚奉义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食禄二千五百石。
纵观徐景昌一生,如果没有大的改变,那么负责的都是修建凤阳皇陵、宫殿,执掌某一都督府,负责驻守后方,随驾扈从亲征等工作大的功劳没有,开创性的工作也没有,但为人勤恳好学,交给他的事务,都能很好地完成。
你似乎不能指望徐景昌做什么大事,但你永远能相信徐景昌会把交代下来的小事做好。
所以经过半年的观察和提点,姜星火觉得,让徐景昌看家俩月,应该是没问题的。
毕竟人家堂堂一个国公,虽然是国公里面最菜鸡的,但那也是国公啊!
你要是不用徐景昌,用别人,那徐景昌怎么想?
因此,既然徐景昌少年稳重,守家没什么问题,姜星火也就把任务交给了他。
“是,老师。”
徐景昌深吸了一口气,并没有质疑自己,而是勇敢地接下了任务。
柳絮满城纷飞,但徐景昌却无暇欣赏这些景象,因为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他问道:“老师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朱棣带着一大票勋贵武臣离开了南京城后,姜星火自觉不自觉地明显放松了下来,他起身扶着鹤鸣楼三层的栏杆,凭栏远眺。
这些朝廷经营的酒楼,都是归属于礼部管理的,平常生意都不错甚至需要预约排队,而这层最高,视野也最好,能居高临下看到半个南京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