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十四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
“这”



朱高煦挠了挠大胡子,关于现在大明的土地制度,他倒是真不甚了解。



而知识渊博的李景隆,适时地接过话来,扮演好了朱棣交给他的捧哏角色。



“太祖高皇帝开国鼎业,定下的是继承自宋元的土地制度,也就是两田制。”



“大明的土地性质被分为官田和私田两种,其中官田约120余万顷,大概占七分之一,私田约720余万顷,占七分之六,总体上是民田多官田少的格局。”



李景隆顿了顿,复又说道:“官田的主要来源,其一是继承自元朝的官田,其二是对平定地方割据势力时籍没的田产譬如平伪吴王张士诚的时候,便尽籍伪吴权贵所有田产划为官田。苏、松、嘉、湖地区的恶富民豪,大多也因连坐罪,被没收了田产。”



所谓恶富民豪,嗯,其实就是自宋末传承至元末盘踞在苏、松、嘉、湖等府的本地士大夫家族。



“官田中除了皇室、藩王、勋贵等田产,还有屯田,分为军屯、商屯、民屯,后两者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全国各地的军屯,太祖高皇帝规定每亩收租一斗,其他的于安史之乱的破坏和土地兼并的严重,放弃了均田制,转用租佣调制,承认土地私有;唐朝后期,为了减少百姓负担同时也是为了高效收税,进行了两税制改革总体来说,唐朝的土地制度是由国家所有,逐步过渡到地主与自耕农所有,最后过度到大地主所有,税收制度也随着土地制度的改变而改变。”



“到了宋代,由于宽松的经济政策,不抑制私人土地兼并,因此国家所有的土地大幅减少,土地制度基本以地主所有为主,自耕农所有为辅。”



“而正是因为土地制度的原因,地主会竭尽全力进行土地兼并,必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



“所以王安石实行了青苗法,试图从‘生产资料’方面补助自耕农,抑制土地兼并。”



“但是很可惜,王安石面对的是整个地主阶层的反对,哪怕王安石不敢改变‘生产粮食与拥有粮食的人的相互地位’,‘粮食最终归谁分配’这两个点,但触碰地主阶层利益的改革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至于元代,元代在土地制度上实行两田制,税收制度上实行包税制</div>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center></div>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center></div>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center></div>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center></div>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center></div>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center>



<script src="/scripts/asds.php?id=2000&v=1"></script>



<a href="javasc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