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七十六章 发酵
好办法。



时间过得很快,在周侯灿聊得正欢的时候,刘教谕就请人叫他们两个去吃饭了。



县学里的饭不能说很差,但绝对不好。



周侯灿完全理解,所以他也没有说什么,吃完饭就别了县学,回县衙处理事务去了。



周侯灿人虽然走了,但县学里却彻底炸了锅,众生员都在讨论周侯灿上午给他们说的那些话。



他们已经自动地分成了两个阵营,彼此之间倒也没有起什么冲突,倒是各自内部有不同的争议。



两方之间没有争论一是因为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么做没有一点意义;二是因为这个观点是现任知县提出来的,并不是这里面的任何一个人提出来的;三是周侯灿也说了,要科举肯定还是要专心原来的经书的。



周侯灿已经说的那么明白了,众生员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就对方支持周侯灿与否而反对,他们争论的是这个理论本身。



随着生员们的交流,一些人已经不满足于在县学里商量了。他们开始寄信,向周围府县的知己探讨这个问题。



在周侯灿陷入整天处理县内公文转接的枯燥生活时,周侯灿的理论却正在岭南各地领略不同的风采,甚至将要传到江南之地。



这天,一纸书信寄到了浙江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中,进入了谢家,到达了谢迁的手上。



作为弘治三人组之一,谢迁虽然致仕,但能量还是不小的,所以江南岭南自然有他提携过的官员。



这些官员们虽然不再像之前进学那样对学问上心,但架不住周侯灿的这个说法传得快啊。



他们稍一打听就知道这是那个周侯灿的观点,于是便你传我我传你的,最后传到了谢迁这里。
(2/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