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七十一章 县学(下)
问题的生员,然后继续向众人提问,“有没有人能背出来这一段?”



这次便没有人再犹豫了,众人纷纷示意自己可以。周侯灿从中选了一人,然后便听这人背诵了起来。



待这人背完后,周侯灿便向下面的众生员问了一个问题:“大家怎样看郑庄公?都可以说,直接说就行。”



周侯灿这个问题出口,众人一时反而有些说不出话来。



早就有人对郑庄公做出了评价,而且这些评价基本上被历代学界文人所接受,他们这些人学的也都是这些,自然是认可这些个评价的。可现在周侯灿问这个问题,明显不是让他们去重复历史上这些人对郑庄公的评价,于是他们便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了。



“庄公处心积虑,作为国君还是有些不够气度。”



周侯灿知道,这个评价是来自《穀梁传》,算不得这个生员自己的意见,便摇了摇头,没有出声。



见这样说过不了关,明伦堂内便安静了下来,众人都在拼命复习郑庄公的经历,试图在短短的时间内对他做出一个不同于现有观点的评价。



但这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在他们这么些年的学习中,《穀梁传》对郑庄公的评价已经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不断地把他们拉回原有的评价体系。



毕竟《穀梁传》也是十三经之一,是他们从小就被要求诵习的经典。在如此深刻的影响之下,他们又怎么能在短时间内打破这个固有的印象呢?



“庄公所做,正是君主应当做的。”



这个声音瞬间让周侯灿耳目一新。



周侯灿敢断定,在历史的长河中,肯定有人做出过这样的评价,但这还是难以掩饰他对这个声音主人的欣赏。



这些生员当然可以根据周侯灿的话锋判断出周侯灿不想听主流评价,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说出这个带有理由的评价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不妨说说。”周侯灿对着那人笑着说道。



被周侯灿点起来之后,这人也没有丝毫的紧张和拘谨,稍微思考了片刻便说道:“庄公在春秋,春秋已经开始礼崩乐坏了。天子不君,诸侯何以为臣?所谓‘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又所谓‘周郑交质’。郑国本来就是当时诸侯中的一个强国,天子也不得不忌惮三分。”



“庄公也不讨姜氏欢心,但仍然多次退让,可姜氏却依然没有看出庄公的用意所在,最终落得那个下场。可不管怎么说,庄公在治国上面,不管是内政用人还是征伐用兵,都有不小的成就。”这人顿了顿,然后说道:“但庄公也并非没有错,郑国是兴也庄公,衰也庄公啊。”



在这个生员说出“天子不君,诸侯何以为臣?”这句话的时候,周侯灿就差点想拦住他。但一想到孟子,就忍住了。



这话又不是这个生员原创,孟子就说过类似的话,当然没有问题。



“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学习的一个境界。”



等这个人说完之后,周侯灿便开始了总结。



他没有就这个人的看法进行具体的评论,因为这不是他的目的。



他想要的只是一个不同的观点,因为这样才能自然地引出他要说的话。



“不知道大家读过《朱子书节要》没有?”



周侯灿看着下面众人的反应,便暗叫不妙。



他突然意识到,这是嘉靖年间刊刻的,现在连影子都没有,又何谈看到呢?



于是他打了个哈哈:“我最近正在编朱子的书信,编成了会给诸位看的。”



周侯灿打定主意,以后少说这种当朝的事,要说就往古代说,越早越好,免得再出现这种问题。



“既然这样,那我也就不给大家献丑了,”周侯灿尴尬地笑了笑,“我们还说回《左传》。”



刘教谕这时突然对陈广泰咳了一声,陈广泰会意,往刘教谕的方向靠了靠。



“陈典史,周县尊这是要干什么?”



陈广泰看了看正在前面讲的周侯灿,又看了看一旁正疑惑的刘教谕,然后低声回答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