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51章 横渠四句,假大虚空,人定胜天,民自有命!
>


祝秀娘又是一礼:“既是王爷以学为道,民女敢不从命。”



赵柽脸上微笑,心中却想,这什么毛病?读书读傻了吗?让你坐下,还得与你讲道理?



这时外面送茶,各自摆放桌上,赵柽道:“我闻秀娘才华横溢,学贯江东,特召来一见,想听些真知灼识,不知秀娘可足本王心愿?”



祝秀娘道:“王爷想要论学?”



赵柽点头:“不知秀娘学的哪一家?”



祝秀娘道:“民女自小学习横渠先生的学问。”



北宋理学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周敦颐为理学的开山宗师,其余四个是理学祖师。



单就赵柽个人的看法,理学其实已经不是真正的儒学了,里面有许多地方与真正的儒学背道而驰。



夫子之学,至董仲舒一变,至宋明理学再一变,两次阉割,早失了真义。



尤其是理学一道,宋之理学掺和了道家思想,明之理学则又掺和了佛家思想,核心之义都与夫子的学说相去甚远了。



而夫子是个什么人呢?身高一米九,力能举城门,弓马剑矛精通的壮汉!



这些所谓的理学宗师哪个又能?



若说这是天赋异禀,那面对色诱,坐怀不乱,又如何说?



北宋五子哪个可能?就更别说后来那个诱惑尼姑做妾,扒灰儿媳怀孕的朱松家小儿子了。



理学又称道学,是以后世有时候称呼一些儒生师者为假道学,而事实上道学与夫子的儒学相差甚远。



张载……赵柽这时沉默了几息,没想到祝秀娘居然学的是张横渠,而不是二程。



他道:“为何不学明道伊川?”



程颢人称明道先生,程颐人称伊川先生。



祝秀娘见赵柽提起这些大儒并不客气,连先生二字都不说,便有一些沉默。



二程都是这一朝人,赵柽是皇家亲王,当朝一品,依他的身份地位,虽然对二人不恭也没什么,可问题是赵柽同样也是读书人,这就有些不对了。



儒家有儒家的规矩,首讲尊师重道,赵柽是读书人,那对两位大儒不恭,似乎就有些过分了。



祝秀娘心中暗想,这秦王也未免太狂妄了些,虽然诗词上堪称大家,但那毕竟是小道,所谓的文坛领袖那也只是文坛,文坛不是学道,他也未曾著书立说,没有自己的学说学派,怎么就能这般狂妄?



“二位先生之学虽然精妙高深,但与民女不契,民女与横渠先生的太虚即气相合,是以学横渠先生。”



儒家讲究因材施教,真正的儒学大师会根据各人性格不同,优劣有别,分讲不同的学问,学说也是这样,儒家学说众多,有人想要拜师学习,都会选择与自身思想相近的学问。



“太虚即气……”赵柽点了点头,这是张载将“气一元论”的思想发展总结出来的学问。



周敦颐作为理学的开山鼻祖,以“太极图说”为代表,邵雍则是“象”和“数”之说,张载发展了“气一元论”为“太虚即气”的学说,程颢、程颐则以精神性的“理”为核心学说。



“说来听听!”赵柽看着祝秀娘道。



这时祝秀娘已经完全瞧出,眼前这位秦王对几位大儒都是不敬,从语气里也能感觉,对自家视若珍宝的学说也有些不屑。



她心里不免有些抵触,更加猜疑赵柽召她此来的原因,绝不是因为听闻她貌美想要霸占,更不是想和她讨论什么学问,那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看这秦王一副居高临下模样,她有些负气,但总是娴雅淡致的性子,脸色丝毫没有表现出来,便静静地开始说起学问。



赵柽坐在那里听她讲说,也不插嘴,就是喝茶,时不时嘴角浮出一丝笑意,看在祝秀娘眼中,便是对她所讲学问十分的轻蔑。



足足大半个时辰,祝秀娘把自己理解的学说都讲了出来,中间掺杂许多自家的想法和见解,之后再道:“横渠先生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