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甚不过意,便亲自动手替他抚摩双足,鲁谒居再三推辞,张汤执定不肯,鲁谒居只得由他。读者试想张汤与鲁谒居并非亲戚故旧,一个三公居然降尊服事小吏之病,真是奇谈。无奈鲁谒居消受不起,过了旬月竟尔毕命。谒居无子,只有一弟同居长安,家中也没有甚么积蓄,一切丧葬概由张汤出资料理,不劳细叙。忽从赵国奏上一书,内称张汤身为大臣,竟替府吏鲁谒居亲为摩足,若非大奸,何至如此狎昵,应请严究云云。这封书奏乃是赵王刘彭祖出名。刘彭祖素性阴险,令人不测。他本武帝之兄,自从景帝时受封,在国日久。从前主父偃也是由他闻风弹劾以致伏诛。
原来赵国人民多以冶铸铁器为业,赵王刘彭祖借此抽捐得了一大宗收入。自从张汤建议将铁器归官专卖,各地设立铁官,禁止人民私铸。赵王失了此项利益,心中不甘,便借故与铁官争讼。事归张汤审办,张汤袒护铁官,判断赵王无理。赵王心中愤怒。张汤又使鲁谒居查办赵王,赵王因此也怨鲁谒居,于是密遣心腹之人,暗查张汤过恶。来人奉命到了长安,终日侦察张汤举动,可巧鲁谒居生病,张汤为他摩足,事为侦探所闻,还报刘彭祖。刘彭祖偏乘隙入奏,严词纠弹。武帝因事涉张汤,不便令汤与闻,乃将来书发交廷尉。廷尉将谒居弟带至廷中。谒居弟不肯实供,一时案情未决,无奈当时罪人极多,犯人皆满,遂将谒居之弟拘禁导官。一日,张汤因办理别案人犯,到了导官望见谒居之弟。谒居弟连忙大声呼救。张汤心生怜悯,原想替他设法出脱,但因自己现在被赵王告发犯了嫌疑,当着众人之前不便露出形迹,只好佯为不识昂头自去。谒居之弟因兄连累无辜被系,正在冤愤填胸,满望张汤为之出力解免。如今见了张汤,方欲上前诉苦,张汤却扬长而去,如同陌路一般。他是粗人,何曾理会张汤深意,便以为张汤抹脸无情,很是生恨,当即使人上书,谓张汤曾与鲁谒居同谋构陷李文。
摩足事小,人家愿意帮他摩怎么了?构陷李文事大!武帝正因李文一案怀疑未释,一见此书,更命御史中丞减宣查究。
减宣自从被卫青举荐得为厩丞,办事颇有成绩。武帝擢为御史中丞,命其帮同张汤讯办主父偃及淮南反案,被他诬陷致死者不计其数。当日一班酷吏都称赞他敢决疑案。此次奉命查办张汤,减宣暗自欢喜。原来减宣也与张汤结下冤仇,如今落在他手中,岂肯轻易放过?好教张汤死心伏罪。
减宣将张汤、鲁谒居构陷李文的事调查确凿,尚未复奏。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复起。此时丞相李蔡下狱自杀,武帝拜庄青翟为丞相。一日,忽报有人偷掘孝文帝园中埋葬之钱,庄青翟便约张汤同向武帝谢罪,张汤许诺。及到武帝御前,庄青翟上前奏明此事叩头谢罪。张汤却站立不动。武帝见奏,即命御史查究此案。张汤便想趁此陷害庄青翟夺他相位。看官试想张汤自己正被人查办,不知格外谨慎;反要设法害人,可谓胆大已极。
张汤身为御史大夫,诸御史皆归统属,张汤说丞相明知偷盗之人却不行举发,应坐见知故纵之罪。张汤之意,以为庄青翟坐罪免相,自己当然得代其位。谁知有人急来报与庄青翟。庄青翟听后甚是忧惧,便密与长史商议。长史朱买臣、守长史王朝、边通三人闻言大怒,齐向庄青翟献计。
原来朱买臣与严助同为侍中,尊贵用事。其时张汤方为小吏,趋走买臣之前听其使令。后买臣因事失官,复起为丞相长史。张汤已贵至御史大夫,武帝甚加宠幸。每遇丞相出缺或告假,常令张汤代行丞相之事。朱买臣见张汤竟为自己长官,心中虽然不服,也只得低头忍气。偏是张汤每见朱买臣到来,踞坐床上,不肯略加礼貌。买臣深恨张汤。王朝与边通二人从前官位也在张汤之上,王朝曾为右内史,边通曾为济南相,如今失职来做丞相长史,张汤对他们也与朱买臣一般看待。
于是三人计议一番,便一起对庄青翟说道:“张汤答应与君一同谢罪,后来竟敢背约。今又将君劾奏,其意欲代君之位。吾等久知张汤秘密过恶,事已至此,不如先发制人。”庄青翟点首应允。
朱买臣等遂将田信等商人捕拿到案,逼令证明张汤罪状,说他营私舞弊,案关重大。恰好这时减宣又将查办谒居之事复奏上来,武帝不觉大怒,连遣使臣责问张汤,张汤极口抵赖,无一承认。武帝更令廷尉赵禹向汤诘问,张汤仍然不服。减宣冷笑道:“君也不知分量!试想君决狱以来杀人几何?灭族几何?今君被人讦发,事皆有据。君不如就此自决,还可保全家族呢!”张汤自知不免,于是取剑在手拚命一挥,喉管立断当然毙命。
张汤已死,老母及兄弟子侄等环集悲号,且欲将张汤厚葬。张汤实无余财,家产不过五百金,俱系所得禄赐,余无他物。汤母嘱咐家人道:“张汤身为大臣,坐被恶言终致自杀,还用甚么厚葬呢?”家人乃草草棺殓,止用牛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