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一开始,我只想搞钱》正文 第五十一章 没什么大不了的(2/4)
“你写新书了?”



“嗯…”沈旭东点头:“这不是到了顾城隐居的地方了吗,有了点感觉!”



沈妈妈很惊讶:“顾城…故居也在这边?”



“不在…”沈旭东解释:“他在北边的激流岛…”



沈妈妈无语:“那算什么隐居的地方?”



“…新西兰就是他最后待着的地方,也是他杀妻的地方!”



沈妈妈瞪了他一眼:“…没听说你喜欢顾城啊。”



沈旭东耸肩:“还好,我比较喜欢北岛…能给点吃的吗?我快饿死了…”



插一句,北岛还活着。



其实,北岛更像是一个文化符号,而并不是一个人。



后来哈,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开了豆瓣账号写了首诗,被一群年纪能做他孙子孙女的孩子指着鼻子骂他“带节奏”…



这个,挺无所谓的,比起北岛他们小时候那些前辈,他的境遇已经算是挺不错的了…



只是网上骂两句而已。



有点跨越年龄的玄妙——就好像你说张学良听过周杰伦的歌一样…



扯回来,沈妈妈指了指厨房:“…那边给你留的饭…”



“谢谢妈妈!”



沈妈妈看着儿子吃‘早饭’,坐了下来:“我年轻时候喜欢顾城,还把‘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当成座右铭,觉得“很深刻”,后来,看的书多了,觉得他在无病呻吟,包括那个时候看泰戈尔,我也只能理解字面意思还有了解一点背景,但是感同身受是不可能的,所以我那个时候还是不懂诗…



四十岁以后再看到顾城的诗,了解到他背后的故事,他是有躁郁症似的,他自私冷漠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且他的诗本质空洞阴暗,就像他无所事事的灵魂一样。



我那个时候领悟到唯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瞧见人生百态,尝遍酸甜苦辣,历经生离死别,悲欢离合,才能沉淀出有深度有内涵的经典之作。也唯有年岁渐长,阅历增多,才能读懂诗。



最近几年,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我认识的人,读书少又爱附庸风雅的人,会喜欢顾城的诗,就像很多小孩喜欢郭敬明韩寒一样…”



“没有我吗?”



“也有喜欢你的,但你写的东西跨度太大…”



“妈妈,你不是数学老师吗?”



“数学老师就不能喜欢文学了?”瞪了他一眼,沈妈妈道:“新书叫什么?”



“三个中篇集,分别是《寄生上流》、《燃烧》还有《花束般的恋爱》…”



“写完拿来我看看…”



“成。”



……



《地火》宣传结束,沈旭东就离开了国内——反正即便在新西兰,他也能跟陈曦视频通话…



比方说现在,陈曦询问他有没有看好的年轻代,顺便还提名了柳亦菲、柳施施,沈旭东摇头:“…柳亦菲还是算了,她有自己的资源线…”



“那柳施施呢?”



“演技太差…你要捧人至少得找个有演技基础的吧!”



陈曦点头:“你跟我想的一样…我最近寻摸了一圈,找到两个还不错的…”



“都有谁?”



“万茜还有蔡文静…”



“万茜我知道…演过《柳如是》,蔡文静是哪位?”



“电视剧版《匆匆那年》的校花…”陈曦接着道:“这个剧挺受欢迎的,几个演员都有收获。”



《匆匆那年》其实就是pptv网剧版,不过已经确定二月份深圳卫视播出…



“是嘛?女主角是谁?”



陈曦有点尴尬:“女主角不讨喜…”



呃…好吧,《匆匆那年》的女主角方茴,说好听点:内向、安静,其实是负能量爆棚且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