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41章:大溃逃
11月8日。



日军凭借着强大的火力,从松江城的东、南、西三面,以坦克、装甲车、重炮、飞机等重火力掩护,突入松江城,守军殊死抵抗,第67军将士大部阵亡。



到最后,只剩下两个排突围出去。



第67军残部渡河时,日军追兵赶到,43岁的年轻军长吴克仁以身殉国,是淞沪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中将军长。



67军事东北军。



东四省被压抑的太苦,不抵抗政策是上级决定,而并非他们底层军人。



军人就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抵抗的撤退,很多人心里憋屈,淞沪会战,东北军来了7个师,大都伤亡惨重。



日军占领松江后,獠牙显露。



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经浙江、安徽直奔金陵。



主力则指向嘉兴、平望,切断了沪杭铁路及公路,与此同时,日军第16师团在江苏太仓白茆口登陆,前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与第6、第18师团形成合拢之势。



苏州河北岸的日军6个师团强渡苏州河以后,也迅速向杭州湾登陆的第10军靠拢。



情况,已经到了相当危机的时刻。



退守苏州河南岸的中国军队腹背受敌,再不撤退,就会全军覆没。



在如此危急的情况,白崇禧再次向光头提建议,中国军队应当立即向吴福线后撤,何应钦等人也提出,已到了不能不后撤之时会。



在众多人的劝说下,光头这才意识到,保存有生力量的重要性,并于松江失守的当天晚上,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但此刻他仍旧十分担心,淞沪会战的国军向后撤退,会对‘九国公约’会议造成不良影响,然而,他下达命令的当天晚上,已经为时已晚。



撤退已经过了最佳时机,战局瞬间恶化,数十万军队陷入到一种非常可怕的混乱。



日军的飞机不断地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在塞满撤退士兵的道路上,投下一枚枚炸弹,他们毫无遮蔽地任由敌机轰炸和机枪扫射。



破败不堪的桥梁和车站挤满了撤退的溃兵,也同样的遭到日军战斗机猛烈的轰炸,以及后方炮兵的炮击。



道路稀少,公路上撤退的大军拥挤,同时,白鹤港桥梁又被炸毁,车辆阻塞,秩序紊乱。



这是一道突如其来的撤退命令,坚守苏州河南岸的守军没有丝毫准备,撤退完全没有任何计划,拥挤的士兵和汽车,为数不多的道路被日军飞机封锁。



与其说是撤退,不如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溃败。



四个轮子的汽车恨不得长出翅膀,能逃离现场。



士兵只恨生得两条腿,跑得慢,跑不过日本鬼子的战斗机投下来的炸弹和扫射下来的子弹。



被炸碎的尸体,只留下一片血红的地面,满地都是断肢残臂,受爆炸而波及到的伤员,身体残破不堪,痛苦的惨叫响彻旷野。



没有指挥,没有秩序,队伍的建制完全混乱,分不清是哪个连。



撤退的几天,又开始下雨。



马路上死的人,炸报废的汽车,尸体骸骨沿着为数不多撤退的公路,绵延了十几、二十里,战场上下来的几十万人全部都散了,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



从淞沪战争爆发没多久,就能发现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哪怕是一个派系,隶属于一个军,一个师的各团在反击日军的时候,都没有任何配合,更何况拥挤在苏州河南岸的几十万守军,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地方军。



语言的不通,命令的不通,这场撤退可想而知。



撤退的命令又实在是太突然,各个部队还没有来得及协调各部队的撤退路线,日本鬼子的飞机炸弹就从头顶落了下来。



说是撤退,不如说是一场大溃退。



有组织的撤退,情况还好,有部队殿后,层层阻击,武器装备和各类物资可以节节后送。



而无组织的溃退,则完全没人管,没有人断后,全部都在逃,都在溃退,大部分的重武器全部丢了,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