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四海是前尘。”
我曾在帝都周游,也曾在北地栖居,曾漫步过东海的沙滩,也曾眺望过西山的云霞。
而这些,都已经是过去。
“岭上山头幻此身。”
现在,我是这安南之主,也是东山一修士。
但这样的身份,这样的经历,终究也只是道途中的一段而已。
这里,我也只是过客,哪怕安然不动百年。
“南域川峡水浩淼,北州原野雪纷纷。”
浩淼的水,被风吹日晒,化为天上的云,天上的云聚却又化为雪,重新落降大地。
从南域到北州,造化就是这般流转不息。
也是造化,给了我们在这里一段相遇的缘份。
“曾同村舍村人近。”
从一个童稚小儿,我一步一步地走来,从凝气走到通脉,从通脉走到开窍,又从人阶走到地阶,这一路上,我相遇相识了很多人。
我曾和街头的小贩攀谈。
我也曾和乡野的农夫对话。
“亦与圣人圣地邻。”
那云水无所不在,遍及天地之间,遍及东西南北,没有人知道某一片云某一滴水,有过怎样的际遇。
就像今朝这样的场面,我以前也没有想到。
你这样的人到我这里来。
甚至,可能还不止是你,更可能有那位连我的老师也无法企及的存在。
“日暮天长何处去?繁华落尽见真淳。”
云不会总飘在天上,就如人不会总在江湖浪荡。
我的归处,我的明天,在哪里?
我希望,是我想象的那个样子。
这首道诗,并无半点高妙可言,徐亦山只是平平淡淡地述说着他的过往,他的现在,以及设想着他的将来。
或者还有许同辉的将来,对两人未来的一种期许。
如此而已。
开篇说云的前尘此刻,然后自然过渡到云的造化流转。由造化流转,追及到云的平生际遇,而由平生际遇,转向收缩,探问着云的最终归宿。
全篇八句,每一句都在说云。
却也每一句都在说人。
说徐亦山自己。
述完之后,徐亦山就沉默下来,他也不看许同辉,更没有催促什么的,一个人悠悠地凝望着天边,仿佛进入了某种静定的状态。
所谓“道诗”,“诗”只是承载,“道”才是核心。
而这首道诗中,无疑就承载着徐亦山的道。
所以,徐亦山问,“同辉,道诗是这个样子的吧?”
许同辉必须说,是!
道诗就是这个样子!
尽管他其实对道诗的理解并不太深,少爷所提供的范本,也只是青云之路里的那二十首而已。
但是。
足够了!
他读懂了徐亦山的这首道诗。
也正因为读懂了,所以心中沉甸甸的。
少爷曾经对他说过,徐亦山现在的修为是地阶接近大成,离天阶只差一步。
这样的一个修士,说着“日暮天长何处去?”
他还能向何处?
有且只有那一个方向,天阶!
而天阶就是目标吗?
不是!
因为就在日暮天长的上一句,徐亦山所说的是“亦与圣人圣地邻。”
这话,听来平淡,想来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