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特斯签发了[封锁令]:未经驻屯所批准,任何人不得离开铁峰郡,任何人也不得进入铁峰郡。
他要尽可能把铁峰郡藏在迷雾里面。
而温特斯当下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城外的流民营地,他甚至吃住都在流民营里。
巴德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城内,负责处理热沃丹的大小事务。
至于理查德·梅森上尉,作为军衔并列第二高的军官,梅森学长整日不见踪影,每天大清早便骑马出城,入夜才回来,据说是在寻访铸钟匠。
……
流民营地,气氛肃杀。
大批逃难农民来到热沃丹乞讨,而热沃丹不允许流民进城,只在城外每日放粥,甚至临时修筑城墙以阻挡流民。
守在城外的灾民用几根木棍支起帐篷勉强住下,他们越聚越多,最终自然形成一处巨大、肮脏又泥泞的营地。
这所谓的营地,根本没有营墙或是“边界”这种东西。
但是现在,它有了。
莫里茨和堂·胡安攻入热沃丹之后,第一时间派兵控制住了流民营。
巴德抵达热沃丹之后,更是加大了对流民营的控制力度。
原本没有边界的流民营地,如今周围有两圈用木桩、绳索围成的“墙”。
两圈墙之间大约有六米的间距,披坚执锐的士兵在其中巡逻。
任何擅入两墙间空地的流民都将被处以鞭刑,再犯绞死——这是巴德亲自制定的规矩。
“不准逃!不准吵!发粥时不准抢!”这是巴德给流民们定的三条规矩,而惩罚手段很单调,只有两样:首犯三鞭、再犯绞死。
空地的木桩上挂着的尸体,就是最直白的警告。
连安德烈和堂·胡安都感觉巴德做得太过头了,更别说是温特斯、莫里茨和梅森。
但是巴德坚决要这样做。
罗纳德少校拿流民没什么好办法,他挑选年轻力壮的男性当兵,剩下的就扔在城外,每天发放一些煮了又煮的麦粥。
他只是在拖延。
而温特斯和巴德,要彻底解决问题。
……
“叫什么?”温特斯头也不抬地问。
面前的逃难农夫战战兢兢地回答:“彼得。”
在彼得身后,衣衫褴褛的灾民排成长队,看不到尽头,一直延伸到流民营地深处。
倒不是他们自觉排队,而是鞭子和棍棒打在身上太疼。
听到农夫自称[彼得],温特斯头痛欲裂,因为这是他今天遇到的第十四个彼得。
也是没办法,从平民百姓到王公贵族,人人都是翻来覆去地用那些常用名。
更别说有些教会贵族还会限制选择,规定属民必须从经书里挑名字。
许多农夫一生都不会离开他们的小村庄,人口有限,名字重复也没什么。
但是温特斯现在要[编户齐民],名字重复便成为困扰他的大问题。
好在他已经想到办法。
“你是哪个镇、哪个村的人?”温特斯问农夫。
“清风镇。”农夫小声回答:“石壁村。”
他不敢大声说话,因为流民营实施军法,严禁喧哗。
谁敢大声吵嚷,立刻就会被抓出去抽鞭子。
全靠这般酷烈手段,不到三百的士兵才暂时压制住人数几十倍于他们的流民。
这不是长久之计,温特斯必须赶在爆炸前泄压。
看着面前的农夫因为常年劳作而晒得黝黑的面庞,温特斯无奈道:“你长得黑,你就叫彼得·布莱克[Peter Black]。”
名为彼得的农夫愣住,好一会才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