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卷 风起南国 第十九章 中元节
张不周后背的伤好的差不多的时候,中元节也要到了。



七月十三这天,张韬乘着马车来到了都安。庄子上的三大管事带着手下人,再加上同出一脉的其他张家人,熙熙攘攘一大群人在庄子口迎着。张不周看见下马车的张韬脸上满是疲惫,想来这些天处理人口买卖案让他心力交瘁,心里浮现一丝愧疚,自己搞出了事,还要连累老人家来帮着擦屁股。



迎上前去的张不周刚想搀起张韬的一只胳膊,被张韬将手打掉:“干什么,你爷爷我还没老呢,用不着你在这假孝顺。”



张不周摸摸鼻子,一脸的尴尬。张韬和众人见过礼后,先到祠堂看了一圈,谷雨介绍说道张不周跟着忙前忙后,下了不少功夫。张韬瞥了一眼张不周便知道这话有水分,没吭声。回到老宅以后,叫住准备回房的张不周,两个人坐在院子里乘凉。



蜀地的凉茶消暑是个好东西,张韬一口气干了一大碗后,看着一边满脸不自在的张不周道:“去见过你父亲了?”



张不周给他倒满茶碗,说到见过了。半天见张韬不说话,试探道:“看祖父脸色很是疲累,近日公务很是繁忙吗?”



张韬没好气的道:“你还好意思问,要不是你个臭小子,爷爷我至于这么劳心又劳力吗?”



讨了个没趣的张不周,自知理亏,不敢再多说什么,张韬叹了口气道:“小孩子就不要操心这些事了。滚去睡觉,明天还得早起”。



中元节,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每当到了中元节的时候,百姓们都会宰杀三牲,在祠堂中进行祭祖仪式。张韬忙着见都安县前来汇报工作的大小官员,张不周只能和昨天下车后早早不见踪影的张三恭一起先去祠堂做准备。



张家的祠堂修的并不算大,选用的木材石料也很是一般。门口有一副雕刻在柱子上的对联:继高曾孝思不匮,教孝教忠开世德,也是很常见的祠堂用联。正对着祠堂门口,是一排排的祖宗牌位。正中间的香案上,摆放着大三牲和小三牲。蒸好的馒头,新鲜的水果也摆了不少。几个下人正在做最后的检查。除此之外,和寻常人家的祠堂没什么区别。张三恭道:“是不是觉得,堂堂国公府张家的祠堂,不够气派?”



张不周点点头,张三恭笑着道:“这里头是有故事的,走,出去给你讲。”



两个人找到一个墙角,张三恭毫不顾忌的蹲了下去,张不周没看到张松的身影,也跟着蹲了下去,顺手从旁边的狗尾巴草上拽了一把,抽出一根曹芯叼在嘴里。张三恭道:“最初的时候,咱们张家只是都安县城的普通大户,祠堂就是此等规格。后来你祖父官越做越大,你大伯就找到他说,这祠堂要扩建翻修,才能对得起身份。没想到被父亲狠狠地骂了一顿,父亲说,在祠堂里,不管你是多大的官,身份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列祖列宗不知道多少代的孙子。你要是真想告诉老祖宗当大官的消息,那你亲自下去告诉,哈哈哈哈哈哈”



张不周也不禁莞尔,这还真是张韬的风格。从军之人,多半讲究实用主义,对形式主义的花架子,最是看不顺眼。张不周迟疑了一下,问道:“三叔,这开祠堂祭祖,我父亲他...?”



张三恭道:“二哥自从七年前搬到这里,越发的冷漠了。往年也曾上门去请过,都被二哥拒绝了,老爷子为此很是生气。等下在他面前你可千万别提这一茬。”



吐掉口中的野草,两人起身迎向远处正走来的张韬一行人。在张松的指挥下,众人按位置站定。张松是祠堂祭祀仪式的司仪,站在香案的旁边,宣布仪式开始。祠堂外早就准备好的乐队吹响唢呐,敲响锣鼓。有下人端着清水来到众人面前,要盥洗净手。张松念叨了一大段什么张氏子孙恭迎先祖敬飨供奉,保佑后代平安风调雨顺之类的话后,按照辈分,张家人依次上前上香。等到所有人都贡献完香火后,张松带头,所有人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随后出了祠堂,燃起鞭炮,到庄子上去吃流水席。



张不周早上起的早,困到不行,在祠堂里跪着的时候,几乎要睡着。仪式结束,准备开席,张不周瞬间就精神了。前世里,当了雇佣兵以后收入不菲,什么西餐洋餐也都尝试过,但是乡下办大事时开的流水席,再也没有机会吃到了。祭祀时是要饿着肚子的,张不周想象着流水席的场景,口水几乎要流下来。



张家作为都安县的第一大族,很是注重风评,每年中元节都会在庄子上的空地摆开流水席,老人和孩子还有自己专门的花甲宴与垂髫宴。八人一桌,庄子上还有接近两千户,近万人,要是一次性铺开,得摆上一千桌,多大的空地也摆不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